繁体
首页

诗文评·饮冰室诗话(2 / 2)

除此之外,本书对于史料的补充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仍以《狱中题壁》为例,立宪派为改革牺牲的铮铮誓言,就由此写入史书记载中,并为后人所熟谙。

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文学刊物被作为政治运动的附属品,主要以为时政服务的姿态呈现,从而削弱了文学艺术本身的秉性,并且难免具有一定的偏颇之嫌。如果忽略此点,主要从中品味那些为了力挽狂澜于既倒而披荆斩棘,勇于不断求索呼号的壮志豪情,还是颇有意趣的。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梁启超幼时在母亲的教导下,熟读四书五经,后又师从于张乙星和周星吾两位先生,开始研习八股文,并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传统教育使他从小建立了孝悌忠信的儒学思想,并且在祖父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精忠报国的意识和抱负。

17岁这一年,梁启超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并于同年结识康有为,从此走上了变法图强的道路。时人将二者合称为“康梁”,有志之士竞相投奔,很快在当时的社会形成了一股变法维新的势力。由于维新派的队伍是由榜上有名的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宣传变法的方式主要是刊发文章和设堂讲学,从而在社会中制造极大的舆论力量。可惜在袁世凯的阳奉阴违,陷害出卖,以及封建顽固派的无情打压下,戊戌变法最终功亏一篑。

为了躲避迫害,梁启超逃亡日本,在异国他乡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梁启超报国救民的赤诚忠心并未因此磨灭,《饮冰室诗话》一书正是在克服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作于这一非常时期。可以说,无论是对封建民智的开启,还是对爱国志士的激励,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辛亥革命胜利后,梁启超立即启程回国。在最后的政治生涯中,他为伐罪袁世凯和诛讨张勋复辟,贡献了重要力量。然而,政治道路的起起落落最终让他心灰意冷,开始转而投身文化救国,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占据了他大部分晚年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晚年著述宏富,涉猎极广,尤其在史学方面建树颇高。但在长期伏案的过程中梁启超不幸积劳成疾,最终以56岁的年龄遗憾离世。由于梁启超一生踏足的领域较多,并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后人遂将其誉为“百科全书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