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离骚图(1 / 1)

内容概要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图》则是《离骚》诗集的清代插图版。明末清初是我国木刻版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段时间出现了一批专业画家,专门对戏曲、、诗集等内容进行刻画,清朝初期的萧云从是其中的佼佼者。《离骚图》便是萧云从为《离骚》《九歌》《天问》等诗歌所作的插图。其中《离骚》作有1图,《九歌》作有9图,《天问》有54图,《远游》有5图,令人遗憾的是《远游图》已经失传。

阅读指南

《九歌图》共有9图,单从构图和人物的形象塑造上看,融合了李公麟、张渥、陈洪绶等诸位大师想象丰富、生动传神的特点,在深刻领会屈原诗歌的内在精神之后,又增加了许多创新之处,使得图中的人物形象个个“诡奇生动”。因此,萧云从与上述几位画家同类题材的画作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他与前辈画家对屈原部分诗歌作品的艺术表现有着不同的见解。比如前人画出的“山鬼”,容貌比较怪异,很像古代那个头发又多又乱、外形丑陋凶恶的神像蒙倛。他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感叹道:“写山鬼如蒙(棋)〔倛〕者,谬矣。”在深刻领会《九歌·山鬼》的精神实质以后,毅然将山鬼描绘成年轻貌美的女子,使之“含睇宜笑”,尽力将原著的本意展示出来。

《天问图》在萧云从之前,很少有画家涉及。因为想要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天问》的内容,需要作图者具有超人的想象力、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扎实的艺术功底,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而萧云从所作的《天问图》,可以算得上是空前的大手笔。54幅图画基本上将屈原的《天问》中涉及的内容涵盖全面。山川与神灵,奇闻和异说,都在画家的笔端活跃展现。从艺术表现方面来看,萧云从是一位追求完美的大师,他对每一图的构思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图画的布局可谓是错落有致、左右掩映,疏密相间,简约空灵。人物的神态也各不相同,服饰器物皆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画面中的人物场景也安排的得体到位,在瞬息变化之中给人留有审美的快感。如“女岐九子”将主人公女岐布置在画面的中央偏右,九子则高低不同地环绕她周围,给人一种安逸祥和的氛围。又如“平胁曼肤”则表现了一代昏君商纣在美人和随从簇拥下的呆肥神态,令人忍俊不禁。

作者介绍

萧云从(1596年—1673年),字尺木,明末清初人。年轻时候的萧云从曾参加过多次科考,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才考中了当年的壬午科副榜。在金陵应试期间,深刻感受到阉党专权、政治黑暗,便加入复社,与东林党人互通声气。后来碍于铨选制度等的因素,萧云从开始进行读书绘画,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芜湖城外自家的“梅筑”里度过。1645年初,清兵攻占扬州,三月进驻芜湖,萧云从满怀亡国之痛,不得已而避走他乡。就在清兵侵入芜湖的这一年,他与著名的徽派版画刻工汤复合作,刊刻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版画作品之一《离骚图》,这绝对不是偶然为之。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取《离骚》读之,感古人之悲郁愤懑,不觉潸然泣下”。可以说,面对当时国破家亡的这一敏感时刻,他与屈原可以说一脉相通、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