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艺术类·图绘宝鉴(1 / 1)

内容概要

《图绘宝鉴》编纂于元朝末年,是一部绘画史传著作。全书共有5卷:卷一由《图画见闻志》《宋朝名画评》《画鉴》等书的有关章节整合而成,主要是叙论,有六法、三品、三病、六要、六长、制作楷模、古今优劣、粉本、赏鉴、装褫书画定式、叙历代能画人名等篇;卷二详细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吴国至五代的所有画家;卷三简单介绍了宋朝时期的画家;卷四大概介绍了南宋时期和金朝的画家;卷五介绍了元朝时期的画家以及外国的一些画家。

《图绘宝鉴》各卷所编辑的小传,大多数取自于《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鉴》等书,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内容的补充。在书末的部分附有《补遗》一卷,该卷写成于1366年,对一至五卷的遗漏之处作了续补。明朝时期的韩昂有《图绘宝鉴续编》一卷,补充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正德十四年(1518年)间的100余位画家。上述著作中共记载了三国时期至明朝的画家1500余人,到了清朝的时候,又增补了两本,最终成为《增补图绘宝鉴》。

阅读指南

《图绘宝鉴》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相当大的影响,有关此书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图绘宝鉴》著书的目的是供世人查阅鉴赏绘画,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是,其被怀疑是将古代论画的名著摘抄成书,因此在这点上并没有被后世学者所看重。即便如此,《图绘宝鉴》仍有一定的资料价值,有些已经找不到的论述,比如陈德辉的《续画记》,就可以在此书中找到其大概的意思。

至于书中1500名画家的小传,更为历代画史、画传所遗忘。此书由元代著名文学家杨维桢(1296年—1370年)作序,序中的观点是画品质的优劣,关乎人品的高下,并且评价画的标准是其是否传形、传神。夏文彦沿袭朱景玄的论述,将画定义为三品:神品“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妙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余”,能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较前人所说更为精确。

作者介绍

夏文彦,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画家。字士良,号兰渚、兰渚生,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从其曾祖父一代起移居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曾任忠翊校尉、知余姚州事等官职。善鉴赏,富收藏,人称其“蓄书万卷外,古名流墨迹,舍金购之弗吝,于文人才士之图写,尤所珍重”。亦能画,作品有《修篁芙蓉图》等。明初朱元璋为巩固其在江浙一带的统治,对地主豪绅采取打击和削弱的政策,夏文彦亦被强制迁移至淮西农村,直至终老。元至正二十五、二十六年(1365年、1366年)著有《图绘宝鉴》5卷、补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