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太平寰宇记(1 / 1)

内容概要

本书是汉族地理志史书,也是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此书编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书中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

《太平寰宇记》共有200卷,是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对于宋朝的地理和疆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概括来讲,该书记述了北宋十三道行政区,包括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在此基础上,又划分出若干府县,并且详细记述各州府的沿革、领土、环境、人口、户籍、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山川湖泽和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然被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但是该书仍然将其列入版图,以表明此地乃是北宋领土,同时申明收复故土的志向,宋人的民族情怀和家国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阅读指南

在编纂这部书的过程中,作者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及仙佛杂记等,共计200余种史料,而且大都注明了出处,保留下来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在体例方面,本书仿照唐代的总志,但又在唐代总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增加了风俗、姓氏、人物等门类,虽然遭后人诟病“人物琐事登载不遗”,但这种以人文结合地理的方式实被后世地志奉为典范,四库馆臣认为“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大变”。

除了对主要民族(即汉族)进行记述,《太平寰宇记》还记载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概况,其中包括汉人与蕃人杂居的地方。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居然对这些地区的主户和客户情况了如指掌,从而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对北宋初期的人口分布情况一清二楚,《太平寰宇记》的作用不言而喻。

而且,由于本书内容丰富,编排规整,考据精到,且对于当时已有的史书、地志、文集等书籍多有引用,故而为后世的地志类著作开启先河。可以说,《太平寰宇记》是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成为现今研究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

作者介绍

乐史(930年—1007年),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南唐时期,乐史开始入仕,北宋时期先后出任知州、三馆编修、水部员外郎等官职,屡次参与修撰史料事务。由于博文强识,功底扎实,乐史在宋太宗心目中简直成了学问的化身。作为一位主张以文治天下的君主,他曾多次褒奖和赏赐乐史,并且将他推举为全国学子的楷模。也许是为了不辜负宋太宗的期望,乐史虽然一生忙于公务著述,却始终不忘个人著述,因而有大量著作流传于世,其中尤以地志类著作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