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5.说服时以柔克刚(1 / 2)

真正的强者常善于以柔克刚,此可谓真智慧!

——佚名

沟通,几乎是领导者天天在做的事情,但善于沟通,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别人乐意接受,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想把一个人说服,就要学会硬话软说。所谓“硬话”是居高临下的斥责、声色俱厉的禁止;而“软话”则是从尊重人的角度出发,使人感到受到尊重,心情舒畅。

说话以硬碰硬,这种沟通方法会把对方置于被教育地位,使人觉得失却了尊重,因而往往效果不佳。

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有一次他在朝廷上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总有一天,我非杀了他不可!”唐太宗回到后宫后愤愤地说。

“谁?”长孙皇后连忙问道。

“当然是魏徵!他总是当着众臣的面和我理论,实在是让我难堪!”

长孙皇后听后立即退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她换了一身上朝的礼服,走到太宗面前叩拜道贺。

“你这是什么意思?”唐太宗疑惑地问。

“我听说,只有明君之下才会有忠直的臣子,”长孙皇后认真地说,“现在魏徵敢于直言进谏,是因为陛下贤明之故,我怎能不庆贺呢?”

唐太宗听后转怒为喜,决定重用魏徵。

魏徵是著名的忠臣,但他与唐太宗说话时总是以硬碰硬,结果引来了唐太宗的厌恶。长孙皇后则不同,她知道气头上硬为魏徵求情没用,便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讲述了魏徵敢于进言,是由于皇上有明君之怀。这种以柔克刚的劝谏,及时说服了唐太宗,也挽救了魏徵的性命。

以硬碰硬和以柔克刚,哪个效果好显而易见。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将才都会运用以柔克刚的沟通方式来说服他人。

春秋时期,秦国派出300辆兵车,准备偷偷袭击郑国。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省)时,这个消息被郑国人弦高知道了。弦高是个牛贩子,他做买卖时碰见一个从秦国回来的老乡,那老乡说起秦国发兵来打郑国。这时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弦高知道,自己如果硬来也挡不住秦国大军,怎么办呢?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来犒劳秦军。

弦高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故作恭敬地对秦军大将孟明视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将军要到敝国来,赶快派我先送您4张熟牛皮,12头肥牛来。这一点小意思不能算是犒劳,不过给将士们吃一顿罢了,还请将军能够不嫌弃,收下。”

得知郑国知晓了秦军逼临郑国的消息,孟明视听了大吃一惊,知道有人走漏了消息,只好厚着脸皮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

“真的?”弦高故意装作吃惊的样子,接着说道,“那就好,我们的国君说,敝国蒙贵国派人保护着北门,我们非常感激,很珍惜两国情分。而且,我们自个儿也格外小心谨慎,操军持兵不敢懈怠,如果有人来侵犯我们,我们也定当全力作战,将军您只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