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化整为零:将困难任务分解(1 / 2)

请你坚信,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串起来,就会成就你一生的大目标。

——佚名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面临一个相对艰巨的任务时,如“1年拜访3000个客户”、“3年内从普通职员升为部门经理”,我们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很难做到,会产生焦虑、茫然等消极心理或者干脆选择逃避,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结果什么都干不成。

将帅之所以是将帅,是因为他们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即便这项任务很艰巨。将才的方法是化整为零,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一个个小块,这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妙用,也是一个成功捷径。

关于“化整为零”的妙处,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心理学家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000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心理学家既不告诉他们村庄的名字,也不告诉他们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开始有人喊累;走到一半时,有人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

第二组的人,心理学家让他们知道了村庄的名字和路程距离,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刚开始时大家还有兴致,但走到一半时,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的时候,大家开始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

第三组的人,心理学家不仅告诉了他们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还在路旁每1000米都做了一块里程碑。边走边看里程碑,人们一直知道自己走了多少,离村子还有多远。当看到里程碑显示离村子越来越近了,大家虽然有些累,但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走到了。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那么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遇到的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的确,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张清晰的目标地图,但因为面前有太长的路要走,就有些无从着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不让自己丧失信心,你不妨将目标分解。一旦化整为零,任务难度就降低了,就可以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达成大的目标,走向成功。

怎么样?听起来很不错吧!事实上,不少人正是因为善于抽象思维,凭借“化整为零”的悟性,攻克了一个个艰难的、不易完成的工作任务,最终成为一个功成名就、人人敬佩的将才,例如,著名的日本田径运动员、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山田本一。

山田本一原本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运动员,后来他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1986年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先后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世界。当记者问山田本一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不善言谈的山田本一用了同样一句话回答:“用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对山田本一所谓的“智慧”有些迷惑不解,毕竟马拉松比赛是一项非常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说:“起初比赛时,我总是把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的终点线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我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后来,我把比赛目标进行了细化。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黄色的房子;第三个标志是一棵大树……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抵达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就这样,40多千米的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