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6.远见卓识是将才的过人之处(1 / 2)

把眼光放长远,这是踏上成功之路的一条秘诀。

——唐·多曼

所有卓有成效的将才,都有成大事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要有远见卓识。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这话一点不假。有远见的将才,却可以在更高的立足点上,以更开阔的视野,对整体工作进行审视,使工作能力越来越强。

被誉为清代“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你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其中,胡雪岩就是目光长远的将才,他的成功也正阐释了这点。

胡雪岩原本是农村的一个放牛娃,一次他在放牛时捡到了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财宝。这些金银财宝够全家人过几十年了,但胡雪岩没有将包袱拎回家,而是坐着等失主。包袱失而复得,失主高兴极了,便用一些金子酬谢胡雪岩,胡雪岩连忙拒绝了。当得知失主是大阜一家杂粮店的老板后,胡雪岩想到自己不能一辈子当放牛的,便提出能否给对方当学徒的要求。失主感动于胡雪岩的拾金不昧,便很痛快地收他为徒了。当时胡雪岩只有13岁,一个小孩子却有如此长远的眼光,不可小觑。

胡雪岩在大阜杂粮行干得很好,后来他注意到杂粮行发展前景暗淡,而钱庄的生意很好,便打算去钱庄做事。当他打听得知钱庄的学徒要算钱算得很快,打算盘打得很熟,写字写得很漂亮时,他二话不说马上开始练习计算和写字,并被成功录用了。在钱庄,胡雪岩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总会有意地与一些富绅、官场中人交往。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患难之交王有龄、浙江巡抚左宗棠。后来他自立门户,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一跃成为杭州一富;后来得知左宗棠的军队粮食短缺,胡雪岩自告奋勇,筹齐了十万石粮食,雪中送炭,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据他观察,清朝开埠之后,国外的生丝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由于华商各自为战,洋人控制了中国生丝的价格权。于是,他高价尽收国内生丝数百万担,定一个价,愿买就买,不愿买也不调价。胡雪岩的这一构思可谓是有远见、有气魄,在与外商买办斗智周旋后,他成功地拿下了第一笔洋庄生意,赚了18万两银子的利润。之后,他通过生丝和外商们取得了联系,为后来驰骋十里洋场打下了基础。

拾金不昧,不要报酬,而要求去杂粮行当学徒;意识到杂粮行发展前景暗淡,便转向去钱庄做事,接近达官贵人,多次雪中送炭;再到后来尽收国内生丝数百万担,开始与洋人做生意。这一次次证明了胡雪岩的目光长远,富有卓识,看得远所以做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