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从“能干的人”到“优秀的团队”(1 / 1)

公司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

——罗伯特·凯利

相比单打独斗,将才需要注重能否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然后通过与别人的配合和协作,展现出自己卓越的能力,进而争取优秀的工作业绩。

从“能干的人”到“优秀的团队”,这是一个将才的最好体现。

有人可能认为,与别人的有效配合,要照顾团队的利益,自己的工作就要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要对团队负责,就不能对自己负责。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观念,因为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团队好了大家都好。

团队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一般来说,人们的正常思维逻辑是“1+1=2”,或者充其量认为“1+

1>2”,但那些十分聪明的将才们却善于利用团队的智慧来使自己和团队共同进步,并且借此机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导向成功的思维逻辑为“1+1=11”,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自古以来,我们就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俗语。这些俗语都在启示我们一个道理——唯有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他人的智慧,实现集体的胜出,才能凸显个人的能力,最终成就自己。

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团队独自完成一项工作,即便是能力再强的人,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职场分工越来越细,你无论拥有多大的能力,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离不开他人的协作。

对此,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的总经理张湘辉博士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是天才,但其团队精神比较差,这样的人我们不会要。中国IT业有很多年轻聪明的天才,但团队精神不够,所以每个简单的程序都能编得很好,但编大型程序就不行了。”

事实上,任何一个将才的成功,绝对离不开所处的那个团队。一个成熟的领袖,也都会利用身边的“智囊团”,为自己“渡桥”。例如,索尼公司的副总裁井深大刚的成功。

井深大刚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索尼公司,并有幸获得了索尼老板盛田昭夫的重用,他被安排在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全权负责新产品的研发。虽然井深大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虽然他很愿意担当此重任,但他有些犹豫,毕竟这项工作绝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

看到井深大刚的犹豫,盛田昭夫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单靠你一个人来研发新产品是不现实的,不过我们有一个成熟而和谐的团队,这是我们的优势。如果你能充分地融入进来,把众人的智慧联合起来,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井深大刚一下子豁然开朗:“对呀,我怎么光想到自己?不是还有20多位同事吗?为什么不和他们共同奋斗呢?”

随后,井深大刚找到销售部的同事,请教公司产品销路不畅的原因。同事告诉他:“我们的磁带录音机之所以不好销,一是太笨重,二是价钱太贵。您能不能在轻便和低廉方面多加考虑?”井深大刚点头称是;紧接着,井深大刚又来到技术部,同事告诉他:“目前美国已采用晶体管生产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非常轻便。我们建议您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听到这里,井深大刚大喜;在研制过程中,井深大刚又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团结起来,精诚合作,共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1954年,井深大刚试制出的日本最早的晶体管收音机一举成名,索尼企业由此迈进了新纪元,而井深大刚本人也被任命为索尼公司的副总裁。

井深大刚的成功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真理,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形成了团队,善于借用团队智慧,善于协作共享,那么就能充分调动整个团队所拥有的能力、智慧等资源,这无疑比个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总和要多得多。

团队讲的是协作与合力,所以为帅者既要能认识到团队的重要,也要具备建设团队的能力,并寻求最为有效的方法提高团队的效率,这样才能高效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其中最好的方法是,使全体员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构成一个共同目标。

例如,作为领导或上司,你最好要制订每一年,或每一个季度,或每一个月的计划,把该计划告诉大家,“今年我们需要实现多少产值”、“需要完成多少销售”、“需要回收多少利润”等。这一计划必须先落实到大家心里,然后才能落实到大家的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