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5.确保团队长存的基础:稳健(1 / 2)

学问之功,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息。

——梁启超

作为“将”,谁不渴望带领自己的团队直取成功。但为将者做事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必然心浮,心浮就使人不能脚踏实地、耐住性子地思考问题,干什么事都弯不下身子、坐不热凳子、耐不住性子,常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1409年,丘福被明成祖朱棣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精骑10万,讨伐谋叛的鞑靼首领本雅失里。丘福为人浮躁,易轻敌,所以在大军出发前,朱棣特意告诫他:“不要丧失战机,不要轻举妄动。到达鞑靼地区虽然有时会看不到敌人,但也要谨慎,不能有浮躁心理。耐住寂寞能使你保持冷静,浮躁却会给战局带来不利影响。”

两个月后,丘福率领军队到达鞑靼地区。但是军队的整体行进速度让他很不满意,为了快速取胜、获得战功,他亲率千余名骑兵先行。幸运的是,他们取得了一些小胜利。当从一个俘虏口中得知本雅失里的军营所在地时,丘福认为这是立功的机会,决定直袭敌营。

连战两日,鞑靼军每战总是败走,这其实是鞑靼军的计谋,但这易得的小胜却助长了丘福的浮躁情绪,他率军狂追,一心要生擒本雅失里,而对于其他将领“等部队到齐了,侦察清楚敌情再出兵”的建议,充耳不闻,甚至下令“不从令者斩”。可当诸将士无奈随他行进时,鞑靼大军冲杀了过来,将丘福所率领的先头部队重重包围。丘福率军士拼命抵抗也无济于事,最后战死。

明成祖朱棣能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丘福,肯把10万精骑交给他带领,说明他相信丘福是个有能力的人。可是丘福却急功近利、冲动浮躁,结果不仅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还令全军覆灭。试想,如果丘福能冷静思考,循序渐进,战局也许就会改写。

可见,浮躁之心是成功的大敌。

自古以来,很多名言都在劝诫我们要“戒骄戒躁”。《论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无不是在倡导“远离浮躁”,劝导人们真正沉下心来,弯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干好手头的事情。

这里有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在刚出道时3年都没有卖出去一幅画,这让他很是苦恼,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很有威望的老画家,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整整3年居然连一幅画都卖不出去。

老画家问:“你每画一幅画大概用多长时间?”

年轻人回答:“一般一两天,最多不过3天。”

老画家微微一笑,说:“年轻人,换种方式试试吧。你用3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我保证你的画一两天就可以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3天。”

年轻人照做,果然成功了。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万不可急于求成。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人的成就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日积月累地积蓄力量,才能够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例如,张溥抄书抄得手指成茧,写出了《五人墓碑记》这一千古流芳的名篇;李白拥有“铁杵磨成针”之勤,读书读得口舌成疮,故能斗酒诗百篇;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之勤,所以“下笔如有神”;王羲之日日临池学书,以致染黑了池水,后被尊称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