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等一场相思成梦(1 / 1)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清平乐·野花芳草》韦庄

韦庄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把自己当成女子看待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首词简直可以看成是送给所有女子的立言,因此,这首词在本质上有别于其他纯为抒情而写的诗词。

一个思念自己丈夫的女子,想象着远离自己的夫君此时此刻正走在去向远方的路途上,一路上道路两旁开满了野草、鲜花,看起来十分繁茂、热闹,但眼睛所见之处虽是如此,却一点儿都缓解不了远行之人内心的孤寂和伤痛。他原是不想离开家乡、离开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人独自上路,到远方漂泊的。

《木兰诗》写道:“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点明远行之人所走的道路充满了险恶。他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却不是朝着自己来的方向。这想必是令女子感到最为伤怀的地方,一想到这里,虽然看到窗外的柳树已经开始吐出新的枝芽,树上的黄莺也开始唱着欢乐的歌,她却无论如何都开心不起来,只一个劲儿地感慨自己“香闺暗老”,担心自己的青春就这么一点点随着黄莺的叫声逝去了。

此时此刻,女子又站在窗前,开始想念那个行走在远方路上的人。窗外已是早春时节,柳枝柳叶黄中透绿,让人眼前一亮,只是这样美好的景色,女子身边却再没有那个可以与之共同欣赏美景的人,不由得使人感到有些凄凉。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她的青春,就这样在无尽的等待中,不知不觉地消磨掉了。

可怜这样一份痛苦的相思之情,女子甚至都有些后悔和丈夫当初用罗(锦)带打同心结了,其实这里并不是真的后悔,而是有些无奈,是“爱之切,恨之切”。这样深切的怀念,使她根本无法安稳地睡觉,但凡有一丝的响动,就会立即从睡梦中惊醒,甚至连细微的轻风拂琴鸣声都能把她打扰到。

杜甫曾在《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中写道:“千秋一拭泪,梦觉有微馨。”苏轼《永遇乐》词亦写道:“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都是描写女子睡梦不稳,被惊醒后的神态和举动。这首词中的女子醒来后看到的是“半床斜月”,空荡荡的床上一片凄凉清冷,不禁让人伤情。

这首词写女子凭栏沉思,想象自己的丈夫此时正在远行的路上,虽看到一路都有繁华风景,但其实内心同自己一般凄凉,渴望见面,却又不知道何时可以如愿。而窗外此时正是早春时节,无奈如此美好的时光,却无人相伴,使女子感觉自己的青春也便在鸟儿的啼叫声中一点点逝去了,内心便有无限凄凉。

都说一个深藏闺中的思妇,浑身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我想,这份魅力既在于她的孤独,也在于她的诚恳。人们总是在只面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活得痛快、真实。那么,如果她是想念远方的心上人,心里一定带着真实的伤痛。

只因为,我们面对自己时,总是不愿撒谎。

我读过很多首描写告别和表达思念的诗词,韦庄的这一首词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他写出了一般小女人的姿态,就从那句因相思太苦,女子甚至后悔当初与之打下同心结,就能够看得出来。

相对于男子,女子似乎总是容易反悔,不勇敢、不坚定。她那时候因为相思太苦,从而用假设来安慰自己:假如从来没跟那个男子有任何瓜葛,现在也就不用这样痛苦。可是她心里竟是舍不得的,女人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她对她的他,亦是如此。

俗语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晚上她就真的在睡梦中见到了日夜相思却遥不可及的爱人。在梦中,也许他们温暖地拥抱在了一起,也许她终于能和他诉说别来的相思之情,甚至也许他们什么都不用说,彼此在眼神中寻找熟悉的那个对方,就已足够。也许梦境真的太温暖了,所以当她醒来,发现这只是一场梦境时,心底充满了深切的伤感。

这种感觉是不能对比的,就像现实和幻想永远是两码事。如果人一味地追求幻想,那么在现实面前,就会变得垂头丧气,十分忧心。果然,她是难过的,在醒后发现并没有他的存在。

这首词全篇没有一个艳丽的词汇,因此没有妖娆之美,但只用白描,就将妇人的思念之情写得十分深刻、全面,使人在浅显直白中看到了深沉,充分显示了韦庄的词作创作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