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晴天午后(1 / 1)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皇甫松

说起《采莲曲》,背后还有一个源远的故事:当年,汉乐府《江南可采莲》是描写、反映江南一带采莲风俗的第一首诗,后来,梁武帝才作了《采莲曲》,由此一路沿袭下来,梁、陈、隋三代照此风格创作了不少诗篇,但大部分都弥漫着轻浮糜烂的气息。皇甫松的这首《采莲子》却是清水出芙蓉,一扫之前所有的乌烟瘴气,充满了健康灵动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的格律是七言四句,句尾带和声。这首词,如果去掉句尾的和声,则与一般的七言绝句没太多差别。词句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一位少女在河中采莲的情景。但若加上句尾的和声来看,则完全展现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情景,为读者呈现的是众多采莲少女一起唱和的心声。

这是一个晴天午后,采莲的少女划船来到河中央,只见荷花满塘,又闻得荷花香气香飘十里。眼前这个无比迤逦的景观,完全将少女的心牵引了,她在河中忘情地玩耍起来,直到忘记采莲的事情。那么她是怎么玩耍的呢?小姑娘兴奋地打着赤脚划水,玩到了兴头上,最后竟将采莲的船只也浇得湿淋淋。最后,伴着众多小姑娘的欢声笑语,采莲的事情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皇甫松恰到好处地写了小姑娘的兴奋,以及因为兴奋所展现出来的天真烂漫。贪玩的小姑娘进一步的表现便是,她的欢声笑语,真实可见。由于这极其形象、生动的描述,使得写就《牡丹亭》这样传世佳作的汤显祖大师不由得称赞:“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面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