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蝙蝠:五福和合,五福捧寿(1 / 1)

在中国古代的吉祥文化中有一种动物叫蝙蝠,最常用来指代福气的“福”。蝙蝠,在动物学上是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在中国古代又称为“天鼠”“仙鼠”“伏翼”“飞鼠”,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灵兽,比如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说,千年蝙蝠颜色如白雪,万岁的蟾蜍头上有角,如果把这两种东西在阴暗处晾干,碾成粉末吃下去,就可以延寿到四万岁。

古人认为蝙蝠能活千岁,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而且能做成长生不老药,所以自古以来,蝙蝠就跟道教仙家有不解之缘。唐代时期,道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受到唐玄宗的敬仰,而据说张果老这个人就是天地混沌初期的白蝙蝠,是由白蝙蝠精变化而来的。受到张果老的神话故事的影响,唐代人对蝙蝠非常感兴趣,在唐诗中常常提到蝙蝠,而且作为吉祥福瑞的象征。

比如白居易的诗中有“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又写道:“千年鼠化白蝙蝠。”李颀《送王道士还山》诗中说道“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任要诗中写道:“一双白蝙蝠,三度向明飞。”元稹《景中秋》诗:“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这些诗句中提到的白蝙蝠,都被认为是吉祥形象,同时也表达出道教修仙的意境。

由于蝙蝠中的“蝠”字与幸福的“福”谐音,是“福气”的象征,所以在古代民间蝙蝠被当作福的化身。蝙蝠的形象在中国古代大量运用在日常纹饰方面,不仅是衣服、被褥、家具、器物等绘制蝙蝠纹饰,就连妇女的首饰也常常用蝙蝠图案,唐代诗人孟浩然曾经说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只之织绣图画皆用之,以与福同音也。”他的意思是说,在动物中最令人讨厌的就是蝙蝠了,但是如今很多刺绣图画上都用蝙蝠的形象,就是因为蝙蝠与福同音。

蝙蝠的形象成为中国民间吉祥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很多艺术品上都有蝙蝠的纹样,尤以玉器、银饰、瓷器、木雕出现的频率最高。比如说“五福临门”的图画,是以五只蝙蝠为主,被称为五福,五福之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有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说,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富、贵”之类的题材,是民间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题材之一,著名的五福吉祥图有《平安五福》《迎福纳祥》《五福捧寿》《五福临门》《五福和合》等,上面的纹图都是用蝙蝠。例如,在玉器上雕刻四只均匀排列的蝙蝠,而另一只展翅于寿字正中,便是“五福祝寿”;盒中飞出五只蝙蝠是“五福和合”,和合者,就是人与人相处融洽的意思;有童子捉蝙蝠放入一大花瓶,这是“平安五福自天来”,取“瓶”与“平”同音。

蝙蝠的形象与各种吉祥物都能配合得非常完美,它作为吉祥图案,对于其他题材的吉祥画起到点缀作用,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吉祥图案。比如蝙蝠跟铜钱组合在一起,成为“福在眼前”;蝙蝠与寿桃组合在一起,成了“福寿双全”,特别适合在老年人室内摆设这类图案。蝙蝠与扇子组成“福善吉祥”;有钟馗手执纸扇,蝙蝠飞到纸上停留,这便是“引福归堂”的意思;在大海的纹图上绘制蝙蝠飞舞,这称为“福如东海”;等等。蝙蝠图案以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示幸福、长寿都将来临,即福从天降,都是民间流传极广的吉祥纹样。在民间,吉祥画中不仅常常用蝙蝠表示福气和圆满,有时也专门强调蝙蝠的颜色,用来表示福运到来。除了白蝙蝠之外,还有一种红蝙蝠的纹饰,也极具寓意,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喜庆的颜色,而且红与“洪”同音,所以使用红色蝙蝠的纹图,就象征着洪福无量。

在传统文化里,蝙蝠绝对是“福”的象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跟蝙蝠有关的吉祥文化,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福”文化。

相关小知识

道教张果老:张果老是中国神话中的八仙之一,是八仙中两位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人物之一。他名叫张果,因为出名时年纪很大,活的岁数也很大,所以一般叫他张果老。张果老出生于隋唐两个朝代交际年间,相传他隐居于山西省中条山,常常倒骑着一头白色的毛驴,可以日行万里。唐朝武则天时期,他已经年逾百岁,武则天派遣使者请他去皇宫,张果老不愿意面见权贵,用诈死的计策骗过了使者。唐玄宗时期,唐明皇多次派遣使者请他入京师,张果老推辞不过,终于进入了皇宫。他在皇宫为皇帝表演种种法术,唐玄宗看了大喜,将他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过了一段时间,张果老始终怀念隐居的生活,便用“年老多病”的借口,回中条山继续隐居。北宋时期,正式加入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