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凤冠霞帔:出身显赫,无上荣耀(1 / 2)

凤冠霞帔是古代女子的一种装束,指古代富家女子出嫁时装束华丽,以示富贵荣耀。凤冠是一种富家女子使用的礼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皇家的太后、皇后、嫔妃、公主的规定服饰。凤冠以金属丝网为内胎架构,上面缀有点翠的凤凰,并装饰了珠宝流苏,是一种非常华丽耀眼的女性礼冠。霞帔则是富家女子披挂身上的一种帔子,形状好像两条彩练,从头颈绕过,披挂在胸前,下面垂一颗金玉坠子作为装饰,多用五彩丝线织成,很像现代女子用的披肩。

中国古代称华夏,《左传》中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中华民族服饰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服饰华美也冠绝于世,这其中就包括凤冠霞帔。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民间女子首饰上有凤凰的装饰,最早见于汉代。凤冠自古以来是以凤作装饰物的皇后礼冠,在汉代以前,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簪子上已有凤凰的装饰物。汉代以后,贵族女子见宾客时,也常使用凤凰装饰的首饰,但凤冠仍然仅限于皇家宫廷女子使用。

宋朝以后中国的首饰发展进入繁荣阶段,凤冠不限于宫廷使用,已经在贵族家庭中较多地出现。宋朝的凤冠以白银为质地,外面装饰龙凤呈祥的珠花,并镶嵌上各种颜色的宝石,戴在头上异常夺目。元代杨显之的《潇湘雨》第四折写道:“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可见在宋元时期,凤冠霞帔已经是贵族小姐常用的物品。

到了明代以后,为了区分等级地位,凤冠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皇家宫廷的后妃所戴,冠上除了装饰点翠珠花的凤凰以外,还有龙纹等装饰,象征着龙凤和谐、富贵无双。另一种是普通贵妇所戴的彩冠,冠上面并不装饰龙凤,而是点缀珠翠、花钗等,因为造型异常华丽富贵,因此在习惯上也称为凤冠。

霞帔的起源大约在晋代,在《事林广记·服饰类》中记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帔子在当时也称作披帛,由于颜色多用艳丽多彩的红霞色,披在身上色彩美如彩霞,所以人们称它为“霞帔”。到了隋唐以后,无论是贵族妇女,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在各种场合都喜欢用披帛作装饰,比如劳作或出行,女子们在霞帔的装饰上争奇斗艳,蔚为大观。霞帔发展到了宋代,被正式用作礼服,女子们使用霞帔,要根据身份地位和品级的高低,在刺绣纹样上进行区别。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极为森严,凤冠霞帔并不是任何身份的女子都能随意穿戴的。事实上,一直到宋代以后,才允许民间女子出嫁时穿戴凤冠霞帔,这对于普通的民间女子来说的确是一种殊荣。但是穿戴凤冠霞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其中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都城汴京,掳走了皇帝和王公贵族,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趁乱仓皇逃走,从北方直奔江南。他逃到西店境内的一个村时,看见有一座破庙,一位年轻姑娘坐在晒场的箩筐上。康王无处可逃,向姑娘求助,姑娘急中生智,让他藏到箩筐里,然后自己若无其事地坐在箩筐上。当金兵的大队人马追到这里,盘问姑娘看没看见有人路过这里,她不慌不忙地告诉金兵,看见有个人往南边逃去了。金兵相信了她的话,于是便向南边追赶过去。康王躲过了杀身之祸,对这美丽机智的姑娘千恩万谢,同时也对她一见倾心,便将身上携带着的一方红帕子赠给她,并告诉她自己的真实身份,许诺明年今日定来娶她。到时姑娘只需在山岭上挥动红帕子,康王便可认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