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玉佩:养生修德,君子如玉(1 / 2)

古人重视玉石,有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用玉石雕刻而成,但是能经常佩戴在身上的玉器只有玉佩。古代的诗句中所用“美玉”,经常是指由玉石打磨雕刻而成的玉佩,或写作“珮”,又有“组玉佩”和“玉杂佩”的称呼,即是由多件不同种类的玉佩饰品穿缀在一起,成为一串玉器组合。在《诗经·郑风》中有:“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其中的“杂佩”指的就是组玉佩。

古人对玉佩十分热爱,并不仅仅因为玉是贵重物品,更源于玉具有圣洁超凡的灵气,代表着君子的珍贵品格,因此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在《周礼·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子佩白玉而玄组授,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授,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授,世子佩瑜玉而綦组授,士佩瓀玫玉而缊组授。”古人佩戴玉佩有很多讲究,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戴不同的玉佩,因此把玉佩的意义上升到礼法的层面,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玉佩在古代是君子养生修德的吉祥物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寓意和等级含义。玉佩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有迹象表明,玉佩最初的功能是用于宗教和礼仪,部落中身份地位高的人,将玉石作为项饰佩戴,以此强化社会等级秩序。由此可见,在早期的社会生活中,玉佩是贵族身份在服饰上的体现。玉佩使用多少玉石、雕刻的复杂程度、佩饰的长短等,都成为区别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到了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组玉佩的形式,人们不仅在身上佩戴一块玉石,还经常将各种形状的玉石连缀起来,佩戴身上作为装饰品。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是玉佩发展的鼎盛时期,标准的组玉佩开始出现,而且数量繁多,形制复杂。地位高的贵族男子在腰间系戴组玉佩,行走时玉器部件互相碰撞,发出叮当叮当的悦耳声响,而声音的轻重节奏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性和德行。这种组玉佩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饰品,称为“禁步”。

禁步是组玉佩的一种形式,人们将各种不同形状的玉佩,用彩线穿孔组合成一串系在腰间,最初的用途是男子用来压住长袍衣襟的下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礼节佩饰。佩戴禁步的人行步之时,发出的声音要缓急有度、轻重得当,如果声音浑浊、节奏杂乱,就会被认为失礼,有损君子的德行。贾谊在《新书·容经》记载:“古者圣王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说的就是禁步的功用。

魏晋南北朝以后,玉佩的君子德行之寓意逐渐减弱,作为礼仪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佩玉体制消失殆尽。玉佩的寓意中增加了辟邪祝愿等内容,人们佩戴玉佩也不在乎等级高低,只是作为吉祥的佩饰随身携带,但这时的玉佩主要由贵族男子佩戴。一直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推崇复古治国,组玉佩重新大量出现,从朝廷到民间都很流行戴玉佩,已经不限制贵族或是平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