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三(2 / 2)

据说庞居士把全部家产都打了包,运到海边打算丢到海里,有过路人看见了很是心疼,劝说道:“你还不如把这些财产捐出去或者修庙盖塔来用呀!”

庞居士说:“这些都是害人的东西,所以我才打算扔掉。我哪能把害人的东西送人呢!”这个见解很深刻呀,想想我们自己,有几个人不是拼死拼活地去挣一点点害人的东西来害自己和老婆孩子呢?如果哪天你也能像庞居士一样想通了,不准备再做这些有害无益的事了,你的父母妻儿也会像庞居士的家人一样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吗?

在家修行总难免受到牵绊和拖累,像庞居士那样的例子只是万里挑一、凤毛麟角而已,还不一定都是真的。

但是,对很多人来讲,如果在家修行也能成佛,这是很有吸引力的,毕竟寺院的生活过不习惯,娇妻爱子又舍弃不下(如果你真想抛家弃子,就想想佛陀的榜样吧),工作上还有升迁的机会,经济上还有发迹的可能。哎,如果能安安稳稳地住着好房子,天天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老婆越来越娇媚,儿子越来越可爱,仕途上步步高升,账户里财源滚滚,出门有高车驷马,进门有奴婢成群,抽空打个坐、念个经、烧个香、拜个佛,佛祖保佑天天能过好生活,死后还能上天堂,这有多美!如果佛教界能推出这么一个榜样,那才是人见人羡的。

毕竟对多数人来讲,放弃世俗生活是困难的,只有在世俗生活里实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才有可能剃度出家,隐遁山门。所以,如果有位大师出来,说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的效果是一样的,自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慧能这么一说,听众果然很是关注。刺史赶紧问道:“在家应该怎么修行呀,请大师指点一二。”

慧能说:“我为在座各位作了一个《无相颂》,请大家好好记着,只要依此修行就可以了。”

慧能这个《无相颂》基本还是重复前边那些佛性、顿悟、三无、佛法就在世间之类的观点,比较新的是,真心修道的人并不责备世人的愚昧,如果专注于别人的过错,自己的过错就比人家还大,别人犯了错你不要去责怪,如果你责怪人家那你也就有罪了。这些话很像道德教诲,和基督的登山宝训如出一辙,实际上是有佛学理论做靠山的,这一点慧能后边还会详细说到。

现在我们只要记住结论就好,虽然多数人恐怕很难做到。在论坛上我们应该见惯了总有些人只看过两眼八手评论就敢信口雌黄、断人是非,还沾沾自喜地好为人师,但这实在是保持心理优越感的一个有效手段——责难他人会引发心理快感,这是被现代心理学证实了的。况且,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社会经验都告诉我们:多数人对自己都会有些高估的,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搞过婚介的人应该都有体会:你觉得这一男一女很是般配,见面之后他们往往会互相看不上。

所以这简单两句话,又在挑战着人之常情,想来能做到的人不会太多。成佛容易吗?说来容易做来难呀。

慧能说完了《无相颂》,最后叮嘱大家:“你们可都得按我说的去做哦,否则的话,就算和我面对面坐着也如同咫尺天涯。好啦,现在大家就散了吧,我也该回曹溪山去了,谁要是还有疑问可以到曹溪山找我。”

答问部分到此结束,结果只有刺史大人一个人在提问,实在显得有点儿势利。其他人不知道是没有问题呀,还是没提,或者提的问题被《坛经》的编纂者省略掉了?

听众们纷纷施礼,纷纷赞叹,各回各家了。下面一部分讲的,就是曹溪世界的一些修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