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ɽˮ(2 / 3)

ロ晨:一作“兹”。

ワ梓泽:又名金谷园,西晋石崇修建,极尽奢华。

ヰ疏:撰写。引:序言。

ヱ潘江、陆海:“潘”指潘岳,“陆”指陆机,《诗品》中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潘江”“陆海”指潘岳、陆机那样的文才。

译文

南昌是旧时豫章郡的郡治,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野,所处地域与庐山和衡山相接。它以三江为衣领,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个地方汇聚了万物的精华、上天的瑰宝,此处发掘的宝剑的光芒直冲到了牛、斗二星之间;此地人中多俊杰,大地有灵秀,徐孺子就曾经使太守陈蕃为他特设卧榻。雄伟的州城像烟雾腾起,杰出的人才像流星一样来往飞驰。洪州城坐落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声名远播的阎都督,打着仪仗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新州宇文刺史,乘着车驾到此地暂作停留。此时正逢十日的休假,才华出众的友人们云集于此;迎接相隔千里的客人,贵宾坐满宴席。文坛领袖孟学士,他的文章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紫电宝剑凛若霜色。家父到交趾出任县令,我因而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竟也有幸参与这样盛大的宴会。

正值九月,从季节的顺序上说已经是深秋了。雨后的积水已尽,寒潭清澈;烟光雾气凝结,晚山笼罩在一片紫色当中。我在大道旁收拾起车马,在崇山峻岭中遍访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重叠的山峦托起一片苍翠,高高的山峰向上直指云霄。凌空架起的高阁朱红的油漆色彩飞动,俯视看不见地面。仙鹤栖宿的平滩和野鸭聚集的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以山峦起伏的态势排列。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华丽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泊水泽令人瞠目。房舍遍地,是钟鸣鼎食的权贵人家;船舸密布渡头,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船首。彩虹退尽,雨过天晴,云朵映得缤纷绚烂。落霞与孤飞的野鸭一齐翱翔,秋水与无边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舟唱晚而归,歌声响遍鄱阳湖畔;雁阵因寒而惊叫,叫声消失在衡阳水边。

遥望长吟,俯瞰而觉欢畅,很快生发出无限豪情逸致。洞箫奏起,清风吹来;轻柔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白云也为它停留。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咏荷花那样的才气,这里的人文采光华与谢灵运辉映。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美事都凑在一起,贤主、嘉宾两者难得欢聚一堂。放眼远望长空,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兴尽悲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日落处的长安,遥指云海间的吴越。地势到了尽头,南海幽深;天柱高耸,北极星遥远。关山难以越过,谁怜惜失意之人?萍水相逢,都是他乡来客。思念皇帝的宫阙却不能看见,宣室奉召还得等到何年?

唉!时机运气不好,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贾谊被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梁鸿逃到海边,难道因为没碰到政治清明的时代?可以依凭的是君子能够安于贫贱,通达的人能够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老但志气应当更为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本心?处境越是艰难,意志越应该坚定,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觉得神清气爽;即使处在干涸的车辙中,也能保持乐观。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已经流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太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阮籍狂放不羁,又怎能像他那样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我王勃地位卑微,一介书生而已。我没有门路请缨报国,已和终军一样是弱冠之年;有投笔从戎的志向,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心。如今我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之外去早晚侍奉双亲。我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也结交诸位名家。日后到父亲跟前,恭敬地聆听他的教诲;今晨来此谒见,心情振奋,好似鲤鱼跳上了龙门。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上杨得意,也只能拍着他的凌云之赋而叹息;我今天遇上了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唉!名胜不能长存,盛宴难以再逢。兰亭的聚会已远去,金谷园也成了废墟。离别时写几句话作为纪念,有幸蒙受恩惠而参加了这次宴会;至于登高作赋,只能期望在座的诸公了。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诚心,恭敬地写下了这篇小序;我的一言铺陈出来,已经写下了四韵八句。请各位倾洒潘岳如江之文思、陆机如海之才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 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柳宗元因为政敌迫害,被贬到永州做司马,由于职务清闲,常常寄情于山水,写下了不少富有闲情逸致的诗文,其中就有著名的“永州八记”。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文中,柳宗元介绍了小丘的位置、丘上的怪石景观,他在观景时发现不少乐趣,并慨叹小丘的无人赏识,实际上借此抒发自己遭贬黜、怀才不遇的苦闷。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a。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b。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c,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d,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e,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f。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g,瀯瀯之声与耳谋h,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i,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j,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k?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a钴(ɡǔ)(mǔ)潭:潭水名,因形状像熨斗而得名。钴:熨斗。

b浚(jùn):深。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蹇(jiǎn):形容山石错综高耸的样子。

d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e更取:轮流拿着。

f效:献出,尽力。

g清泠:形容景色清凉明澈。

h瀯(yínɡ):指水流声。

i匝:满。旬:十天。

j沣(fēnɡ)、镐、鄠(hù)、杜:长安附近的地名。

k遭:运气。

译文

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上二百步,又发现了钴潭。潭西二十五步远,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是鱼梁。鱼梁上有个小土丘,上面生长着竹子树木。小丘上的岩石,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多得快要数不清。那些倾斜重叠着延伸向下的,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那些猛然前突,像兽角一样排列向上的,就像熊罴向山上攀登。小丘很小,不到一亩,仿佛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问小丘的主人关于小丘的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小丘的价格,他回答说:“只需要四百金。”我出于喜爱便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二人与我同游,都喜出望外,认为这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即刻便轮流拿来各种工具,铲除杂草,砍掉难看的树木,并放火将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挺立出来,秀美的竹林露出本来的容颜,奇异的山石凸现出来。从小丘中央向四外望去,只见山峰高峻,云彩飘浮,溪水流淌,鸟兽遨游,万物都快乐地呈现出巧妙的姿态,献出各自的技艺,在小丘之下表演着。铺开席子卧在上面,眼睛看到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听到的是潺潺的水声,悠远空阔的天空撩动遐思,幽深静谧的环境与心灵相合。我花了不到十天时间就寻得了两处胜景,即使是古代喜欢游历的人,也未必能做到啊。

唉!以小丘这样的美景,假如把它放到长安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爱好游乐的贵族富人们一定会争相购买,它的身价会日增千金却越发不能购得。现在它被废弃在这永州,农人渔夫路过也不屑一顾,价钱四百金,多年都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得到它并感到高兴,这小丘是注定有这样的运气吗?我将这篇文章写在石头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好运气。

6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八篇,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小石城的地形、景色,感叹这样的美好景致却被置于蛮荒之地。文章借景抒情,抒发了贤者遭弃的满腔幽愤。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a,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b,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c,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注释

a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梁(lì):栋梁。

b洞然:象声词。

c箭:竹子。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向西,沿着这条路寻去,一无所获;另一条路稍微偏北又向东伸展,往前走不过四十丈,土地被隔断,河流流出,有一个由积石构成的小山冈横挡在河岸上。山的上面好像城上的矮墙或房梁,山冈的旁边耸出一座石堡,仿佛有个门一样的洞口。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有“扑通”的水响声,那回声激扬清越,许久才消失。绕着小山而行可以上去,那里可以瞭望很远的地方。这里没有土壤,却生长着嘉树美竹,显得格外奇异坚挺。竹木的分布疏密高低恰到好处,好像智慧之人精心设计的。

啊!我很久之前便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造物主了。到了这里,越发认为真的是有的。但又奇怪它不把这些景物造在中原,却偏偏将它安放在这夷狄的蛮荒之地,过个千百年也不得一显它的技艺,这实在是劳而无功啊,神灵似乎不会这样做。那么它果真是不存在的吗?有人说:“把景致安放在这里是用来安慰那些被贬官到此地的贤人的。”又有人说:“天地间的灵秀之气不造就伟人,却独钟情于物类,所以楚地的南部少伟人而多奇石。”对于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7 愚溪诗序

柳宗元景“

本文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表面上描写愚溪的景色,说明以『愚』命名各个景点的缘由,表达他对奇山异水的喜爱,实际上借景自喻,抒发自己被贬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愤懑之情。

灌水之阳a,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b。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c,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d,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e,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f,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g,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h,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i,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j,混希夷k,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注释

a灌水:湘江支流,发源于今广西东北部的灌阳县。

b潇水:湘江支流,源出今湖南道县的潇山。

):争辩的样子。

d负土累石:运土堆石。

e坻(chí):水中小块高地。

f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

g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

h锵(qiānɡ)鸣金石:指水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

i文墨:指写作。

j鸿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k希夷:形容一种无声无色、虚寂微妙的境界。

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曾经有位姓冉的人在这儿住过,所以把这条溪称为冉溪。”又有人说:“这溪水可以用来染色,人们依据它的功用来命名,所以称它为染溪。”我因为愚昧无知而得罪,被贬谪到潇水边来,喜欢上了这条溪水,沿着溪水上溯两三里,找到了一个风景极佳的地方安了家。古时候有个愚公谷,如今我在这条溪水旁边安家,可溪水的名字没有确定下来,当地居民还在争论不休,不能不给它改个名字了,因此改称它为愚溪。

我在愚溪的上游买下一个小山丘,称它为愚丘。从愚丘向东北行走六十步,寻得了一处泉水,我又将它买了下来居住,称它作愚泉。愚泉总共有六个泉眼,都分布在山丘下面的平地上,原来泉水是从这里向上涌出的。泉水汇合后弯弯曲曲地往南流走,形成了一条水沟,我又称它作愚沟。后来我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修筑了愚池。愚池的东边是愚堂,南面有愚亭,水池中央的是愚岛。秀美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错落分布,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它们都被愚字所玷辱了。水,是聪明之人喜爱的。现在这条溪水却独独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它地处偏僻,水浅而溪狭,蛟龙不屑居住在这里,因为不能兴云作雨。这溪水没有能有利于世人的,却恰好和我相似,因此即便玷辱了它,以愚字为它冠名,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昏乱的时候,便显得很愚笨”,那是聪明人故意装作愚人;颜回“整天不发表不同的见解,好像很愚蠢”,那是有智慧的人貌似愚笨。这都不算真的愚蠢。如今我在政治清明的年代,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因此所有愚蠢的人中,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也正因为如此,天下的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可以独享并给它命名。

愚溪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用处,但它善于映照万物,晶莹透彻,发出金石般悦耳的声响,能使愚人心情愉快,笑口常开,心生爱慕、眷恋,快乐以至不能离开它。我虽然不能与世俗合流,也很能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字洗涤各种事物,捕捉它们的千姿百态,而不用刻意回避什么。我用愚笨的文辞来歌颂愚溪,感到茫然自失而不觉有违事理,昏昏然之间又好像与它同归一处,超越了宇宙时空,融入一片寂静当中,在寂寥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此我写下《八愚诗》,并记在溪边的石头上。

8 石钟山记

苏轼

这篇文章写于苏轼由黄州到汝州的途中。在到达鄱阳湖时,苏轼游了一趟石钟山,此文写的就是游石钟山引发的感慨。文章先列举前人令人怀疑的解释,再写自己游览石钟山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自己的感慨,告诫人们对于没有亲身体验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b,北音清越,枹止响腾c,馀音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e,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f。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g。余固笑而不信也。至其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i;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j。”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k。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l,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m。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n,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o,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p,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

a李渤:唐代诗人,曾撰文对石钟山名字的由来做过解释。

b函胡:同“含糊”。

c枹(fú):鼓槌,这里指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