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每天睡眠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的人(1 / 3)

受访者:睡眠专家、国立精神/神经医疗研究中心精神保健研究所的精神生理研究部部长三岛和夫

—— 最近又刮起了一阵睡眠热潮啊!书店里摆满了各种关于睡眠的书籍,枕头、床垫等新型床上用品的市场一片大好。可是,由于相关信息过度泛滥,反而让不少人弄不清楚到底该如何睡觉、选择什么样的睡眠用品了。如今,既有强调“应该睡足8小时”的专家,也有号称“睡4个半小时足矣”的伟大医生。所以今天我特意来请教一下您,“真正有效果的睡眠时间、睡眠方法、睡眠用品”究竟是什么。

三岛:这真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话题啊!坦白地说,我们很难依据科学论证来断言睡几个小时最有益于健康,或是使用什么样的睡眠用品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枕头、床垫的品牌商在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时,大多都是以体验者的感受作为数据依据的,比如“百分之多少的体验者回答说比此前的产品更加舒适”等。

让专家头疼的一部分“产品优劣对决类的节目”

——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若能通过大量采样统计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数据的话,是可以主张某某产品“效果更好”的。

三岛:您说的倒是没错,可问题在于我们很难通过统计得出不同睡眠用品对睡眠质量影响的显著差异。前几天,某电视台员工还联络我说,他们想做一期关于“2款最新型枕头优劣对决的节目”。

—— 是的,最近的确有很多这样的节目!

三岛:我仔细一问,才知道对方打算搞一场大规模实验——招募一批志愿者,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几十来人,让两个小组的志愿者分别体验A公司与B公司的新型枕头数周,然后结合使用感受给枕头打分,根据评分分出高下。

—— 原来如此。

三岛:我听完却对他说“这样的节目企划很难成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很难通过可称为“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来分出睡眠用品的好坏。

如果用最新材料制成的枕头与木枕或石枕相比的话,应该能够得出“最新材料制成的枕头获胜”这样清晰分出高下的结果。可是,如果是两款同为新型材料制成的枕头,结果通常是势均力敌的。而且,当听说实验内容是“比较两家睡眠用品公司经过反复研究制作而成的最新产品”时,多数体验者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无论哪种产品都应该比家里现在用的枕头舒服吧”这样的心理暗示,所以比较时,一定不能让体验者、评判者知道哪个是使用了新型材料的枕头。这在新药品试验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能在睡眠用品测试时严格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几乎不存在。所以,无论是哪种产品,只要体验者听说是新型产品以后,便已经开始觉得这款产品很好用了。

—— 您是说A公司和B公司的产品都会得到不相上下的高分?

三岛:我表明了这个意思后,电视台的人又提议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列出舒适度、睡眠质量等100个打分项怎么样?”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列出的项目越多,或许就能从中碰到某个堪称为“统计上具有显著差异”的项目,然后以此作为唯一依据,给两款产品分出个高下。

—— 不愧是电视人,真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笑)!

不分出黑白就难受的电视人

三岛:因为我是医学研究人员,所以根本无法认可这种做法。增加评价项目的数量,的确可以得出统计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所以临床试验的原则是,必须在“试验前”确定比较项目,绝不能在试验完成后根据结果挑选。如果允许这么做的话,那么任何试验都可以“作出”具有显著差异的结果了。当我对他表明这种做法“是非科学的”“是会被怀疑人品的”以后,他就没再联络过我了。

—— 不能通过调查睡着时的脑电波等来选择最好的枕头吗?

三岛:也有通过调查睡着时的脑电波等来寻找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床上用品的公司。这种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它的难处。因为有时会发生虽然睡着时的脑电波的显示情况的确有所改善,但体验者主观上并不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提高了的情况。

为了避免误解,我再详细地解释一下。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最适合睡眠的环境”是存在的,比如室温、湿度,等等。睡觉时脖子与身体的角度也有最有助于睡眠的角度以及不利于睡眠的角度。但是,最佳的睡眠角度因人而异,最适合的枕头高度也因人而异。此外,虽说用低回弹材料制成的床垫“有助于减轻腰部负担”,但与此同时,这种材质的床垫并不便于翻身,所以我并不推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使用这种床垫。说了这么多,对于“用什么样的睡眠用品最好”这一提问,我的回答是——用你自己感觉“舒适”的睡眠用品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