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讨厌外国游客的人(1 / 3)

受访者:认知行为疗法专家、东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松田英子

赴日观光的外国游客正在急剧增加。对于老龄化加速发展以及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后的日本社会而言,让更多的外国人来到日本并且在日本消费,是振兴日本经济不可获取的重要途径。所以,可以说政府的观光立国政策正朝着成功的方向稳步前进。

可是,提到“所有日本国民是否都打从心眼里欢迎蜂拥而至的外国游客”这一问题时,就要另当别论了。即便表面上看起来如此,想必还有不少日本人看到大街上一批又一批外国游客时心中也依然难掩复杂之感吧!

除了一小部分人以外,多数外国游客都能遵守日本的规矩,也不会做出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俗话说“人类皆兄弟”,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有时也难免对赴日旅游的外国游客产生消极态度,所以被人称为“racist(种族歧视者)”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们身边应该也有正在为此发愁的人吧!对此,我们特别请来了相关专家对日本人面对外国游客时的复杂心情进行了详细分析。

——老师,那我就开门见山地问了。当看到成群结队的外国游客时,心生五味杂陈之感是否预示着自己开始成为racist(种族歧视者)了呢?

松田:不是的。简单来说,当人们遇到陌生的团体时,必须依据有限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所以他们首先要粗略区分对方是敌是友。这是任何人都具有的“认知结构”。

这时,如果将某个团体认知为“与自己不同的团体”,也就是“外部团体”时,人自然就会心生戒备。尤其是对该外部团体所掌握的信息较少时,人们在惊讶的同时,会很容易产生不适感、抵触感等消极的情绪。

——我赞同您的意见。在长达10万—15万年的现代人类历史中,一旦某一个体对集体视为“敌人”的团体产生正面情感,便会立刻被所在的集体给淘汰掉。

对与己不同的集体心生戒备是生物的理所当然之举

松田:这时,依据什么来区分是敌人还是战友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而左右判断的,是从过去的经历、传闻等日常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结合而成的,被统称为“刻板印象”的认知结构。

以遇上体育社团的人为例来说吧!如果是平日里对体育社团的学生持有“懂礼貌”“坚强”等正面印象的人,那么遇到体育社团的人时,便会自动将其分入“有好感”的组别中。相反,如果是平日里对体育社团的学生持有“过于自私”“粗鲁粗暴”等负面印象的人,那么他们会把体育社团的人分入“无好感”组别中。若按照这一观点思考日本人对于外国游客的情感,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如果是平日里对外国游客的国民性持有正面印象的人,见到外国游客时内心不会产生戒备心。相反,如果是平日里对外国游客持有敌对印象的人,那么见到外国游客时他将很难保持情绪稳定。

松田:是这样的。这只是问题的第一个关键所在,其实不仅是对于外国游客,人这种生物很难一开始就对不同文化的人持有正面的刻板印象。不仅是人,很多生物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旦自己的“地盘”被外来者入侵,便会心生危机感,很容易对与自身文化不同的人产生戒备心。

——原来如此。

松田:其实媒体的报道会对刻板印象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关于外国游客的新闻报道中,既有正面的报道也有负面的报道,对吧?

——是的。有利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等的是正面的报道,与此同时,类似没有用水冲走入厕时使用的卫生纸而随手丢在一旁;拿走旅馆客房的公共用品;让孩子随地大小便;去超市买冰激凌时还没结账便吃了起来,被店员提醒后反而火冒三丈恨不得大打出手;因为游客增加导致日企员工出差时无酒店可住而被迫露宿街头等负面报道也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