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魏公村人物志——森爷传(1 / 3)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要说我小时候混的那片地面儿,那可是民风骁勇强悍,其他地方跟那儿没法比。”

在市井打滚厮混出来的孩子当中,有不少人即使成年之后走了正路,在回顾少年时代的经历时,都容易忍不住说类似这样的话,说的时候不无自豪。当然事实上被这样夸赞的街区太多了,未必就有多少真当得起这个评价。

话虽如此,不过在小贝勒看来,位于小贝勒少年时代家庭住址附近的魏公村,如果要说混混的平均实力在市区“其他地方无法相比”还是比较名副其实的。

这样说一来是因为小贝勒小时候搬家比较多,有些参照对比;二来则是这个地方当时真的够混乱,不说别的,单以住民成分的复杂程度就可以客观反映一些问题了——魏公村原本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加上这里有民族大学和民族歌舞团,有些少数民族家属子弟本就性情狂野,其中做混子的更是战意充沛。而且这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是京城最大最有名的毒品集散地之一。

八十年代中期小贝勒刚住到附近时,这里每个月都会传出至少一桩比较有名的斗殴事件,基本是动刀子见血的程度。当时街面上的流氓混混系统非常杂乱,如果和谁发生一点儿纠纷,都很难找到第三方帮着调解,这就令斗殴出事的概率居高不下。有位比小贝勒大着几岁的高中生,就住在小贝勒家相邻的楼门。这位哥在邻里之间的人缘一直挺好,只因为自己弟弟被一个混混抢走了帽子,他去找那混混理论,一言不合动起手来,没想到对方突然拔刀就把这位哥给捅死了。当然那混混也随即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这事把整个小区的家长们都吓得不轻,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千叮万嘱——千万别在外边和人斗气!

这种情形到了九十年代后开始有所好转,一来是管片儿警方加大了打击力度,二来是混混的群体开始从混沌状态朝着有序方向收拢。这样至少有个好处,就是在骚扰街坊良民的问题上,同一帮混混们之间会互相有所约束劝诫,而且都是这一带的居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时候一些比较本分的孩子被欺负了也通常能找到混混中的熟人帮着劝解。

但当然也有坏处,最明显的就是形成团伙或者准团伙的混子们,随着集团变得庞大,实力和胆量都跟着提升,以前轻易不敢干的事情现在就比较敢干了。于是小型事件虽然减少,但性质更严重的事件开始出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子们开始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店铺商家进行勒索;二是混子之间的纠纷规模开始升级,要么不打,要打就容易打出大事儿。

森爷就是在这个时期横空出世的。

九十年代初期那会儿,龙盘虎踞在魏公村的混子主要可以分为四股势力:维帮、藏帮、蒙帮,以及魏公村原住民。这四股势力之间纷争不断,有时还要应付理工大学和气象局等相邻混混团伙的侵扰,常年的战争打下来,进入新世纪以后还残存的混子个个都身经百战。想让这些老炮中的老炮佩服一个人是很难的,然而这些人即使到了现在,只要提起森爷,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挑起大拇指说一句:“那可是真正的传奇人物!真正的强人!”

不过,在混子当中得到如此赞誉的森爷,本身并不是一个混子。

森爷是满族人,正宗清室黄带子后裔,自小家境殷实。一说起这种出身,很容易让人想到那种提笼架鸟,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没什么能耐的八旗子弟,但森爷还真不是这种人。

小贝勒比森爷小着好几岁,记得小学时代最早见到森爷的时候,就总是看到他给家里开的商店帮忙,十分勤快;另外,森爷也不是那种清朝后期常见的旗人病弱公子哥,有传说说他颇有祖上遗风,每天都练布库。这点儿是否属实小贝勒不得而知,但能确认的是森爷一直有在练拳击,那时就已经显出高大威猛,比同龄的青年壮出不止一圈,双目炯炯有神。所谓人以群分,和森爷一起玩的几个哥们儿也都有着类似的外形和气势,让人一看就会望而生畏。不过森爷这伙人从不欺负人也不主动惹是生非,因此尽管一个个霸气外露,在街坊四邻当中的评价却很是不错。

森爷和混混们的冲突发生于1993年。

森爷本人不惹事儿,以他的声望,原本也没什么地头上的混子会去找他挑衅。然而这个时期随着几股势力在相互倾轧中各自扩张,产生了一个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就是这些团伙开始拉拢一些年轻人——当中还有不少新进的大学生——加入他们的行列,初生之犊,无知无畏,一心只想扬名立万,于是在5月的一天,就有一群青年混子骚扰到了森爷家里开的店面。

买东西不给钱是挑起事端的前奏,然后打闹滋事、骚扰店员……都闹出来了,做生意最怕这个,一个应对不当,对方找着借口就打人;若是想破财免灾,又难保不会遭到长期勒索。看店的人没办法,就告诉了森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