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晷分部:百鬼朝拜之黄裳(1 / 2)

黄裳听了老道士的言语,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他从小开智,自小与人接触,可能现在就并不会确凿地相信老道士所言。可是他十七岁之前浑浑噩噩,十七岁之后父母也一直加倍呵护,因为幼年被山匪劫掠的经历,父母并不放心外来人与黄裳接触。

所以到了现在,黄裳只在西安的街市上与胡人争斗过一次,见识过江湖上的人心险恶。但是这件事情也并没有让黄裳改变自幼的单纯。此时,若是换做旁人,一定认为面前的这个老道士在满嘴胡言,信口雌黄。

老道士看见黄裳诧异了很久,对黄裳说:“这里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人上来过。”

“山下的道路十分宽敞。”黄裳好奇地说,“如此的仙山福地,怎么会没人上来拜望?”

老道士点了点头,然后拉着黄裳走到了巨大台基的一侧,这一侧,能够看到黄裳上山的道路。

老道士放开黄裳的衣袖,指着山下的道路,说道:“你自己再仔细看看。”

黄裳不看则已,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上山的道路,已经是崇山峻岭,悬崖陡壁,通天殿和山门的门牌都已经看不到,远远地看去,只剩下几堆残砖瓦砾。并且自己走过的那座青石拱桥,也不过沟壑的两端保留着一点青石的遗迹,只有一条藤蔓细细地横在之间。

黄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旁人看来是无路可寻,艰险曲折。”老道士说,“在你的眼里,是通天大道。”

黄裳还没有明白老道士的意思,老道士指着黄裳的身后,说道:“你再看看。”

黄裳回头,看到整个山顶上,所有的宫殿都已经化作尘土,一堵堵低矮的砖墙显露在遍地的碎石和破瓦之间。而占据几十亩地的台基,也是茅草丛生。

黄裳身体一阵晃动,手扶在石栏上,石栏瞬间在风中朽化,在山风中,石头的粉尘瞬间飘走,只剩下一个地面的座基。而悬崖边的云彩顿时风云变幻,化作黑灰色的乌云,如同妖魔在空中张牙舞爪。

黄裳连续转动身体,看着四周的环境,简直无法相信面前发生的一切。

而老道士就站在黄裳的身前,脸色突然化作婴儿一般的颜面,乌发童颜,然后慢慢地变作中年,最后脸上的皱纹深陷,胡须冒出,头发开始灰白,恢复到了刚才的样貌。

“黄裳!”老道士说,“你现在明白了吗?”

黄裳本就是七窍玲珑心,知道了自己被眼前的绝世高人点化,立即双膝跪倒,不停地磕头。

然后“叮咚”一声脆响,铜镜夺魄被扔在黄裳的面前,黄裳小心翼翼地把夺魄捧在胸前,“谢谢先人指教。”

“你终其一生,背负八万厉鬼的孽债!”老道士说,“这等的血海深渊,你敢去面对吗?”

黄裳哪里敢说话,只是不停地磕头。

老道士又叹口气,把黄裳扶起来,“道教本当兴盛,却落在你这个浑身鲜血,杀人如麻的孽畜身上。”

黄裳浑身发抖,“我只是想到终南山寻找我的义兄和赐名高人,寻到之后,就回家求得功名,并不想做一个道士。”

老道士不说话,整座宫殿的遗迹都冒出火焰,黄裳看见了无数道士在宫殿里相互厮杀,那些身上燃烧起真火的道士,发出惨叫,不绝于耳。然后他又看见山下的道路,两股道士在拱桥上拼杀,杀声震天,然后拱桥突然坍塌,拼斗的道士纷纷堕入万丈深渊。

没有随着断裂拱桥掉下的道士,都慌忙地后退,然后石壁之上,又落下无数的滚石和桓木,把幸存的道士碾压成肉糜。呼号之声在道士死后还在山涧里环绕,久久不能止歇。

“为什么这些孽债,要着落在我的身上?”黄裳垂首问道。

老道士回答:“当年道教两派相斗,连绵几百年,无数厉鬼不能超度,在三界内游荡,他们都要由你来一一斩杀。”

黄裳不断摇头,“天有好生之德,化万物滋养之道。哪有如此违背天道的作为。”

老道士说:“天时四季,发陈、蕃秀、容平、闭藏。发陈蕃秀主生。容平闭藏主杀,杀伐之道,是为坤道。哪里有只生不灭的道法天伦。”

黄裳听得汗流浃背,“下辈只愿遵从发陈出生,蕃秀成长,不愿意行容平闭藏的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