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算沙部:道教旌旗(1 / 2)

七星阵法,为什么一定得要用阴阳四辨骷髅来做旌旗?

这与道教冥战有关。张元天当年在三峡古道里对付同断,虽然是冥战,但是张元天没有摆布阵法,只是在河道上方,让宇文发陈弄了一个毂。毂是道教法术中的一种,属于奇门遁甲,从奇门里的伤门演变而来,就是让对方进入无限循环的法术之中,不生不死。

但是毂,不是阵法,法力与阵法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十几个几十个道士聚在一起斗法术,也不能称之为阵法,这其实就是张元天境界了。张元天地位虽然崇高,法术也高强,天下的术士几乎都愿意跟随他,但是他布不下阵法。即便是几十年后,张元天仍然布不了阵法,因为有一点他被制约着—缺少指挥阵法的旌旗。

隋末唐初一战,铲教全胜,但是这一场道教之争也成为道教门派的转折点—道教由鼎盛走向衰败。

这一场道教冥战,打了几百年,几乎贯穿了整个南北朝。

在隋末唐初之前,无数的道教大阵被摆布出来,超过了汉朝和晋朝时期所有的阵法数量。原因就在于道教在晋朝后期时已成熟,道士个顶个的厉害,法术修炼登峰造极。修仙、炼丹、幻术、木甲、傀儡、镇水、御鬼、渡海、开山……无数门派百花齐放。而且每个门派还有分宗,宗派之下更有高手。

可正因如此,应了物极必反的道理。而且当时大家早前遵从的龙虎山已经没落,龙虎山的张天师只是道教名义上的统领,但其实天下的道士早已不太认账。龙虎山里的传承也被正一派取代。既然大家都厉害了,就忍不住要比画一下。

南北朝时期,刚好也是中国政治局势最动荡,文化剧烈交融的时期。无数政权崛起又覆灭,世俗政权打得不亦乐乎,道士们也不可避免地开始相互争斗。

术士之间斗法,开始并没有明显的宗旨,只是谁也不服谁,开始是单个门派单挑,谁赢了谁厉害。不过发展到后来,卷入的门派越来越多,分成两派,势均力敌,都说自己的道法才是正宗的。其中一宗说道教修炼的法门千变万化,只要是一心向仙,天下万物都可以归化道宗,这个理论其实是吸收的佛教的说法,思想是为众生普度,截取每个人升仙的机会。所以这一派自称截教。

但是另一派说,修炼道法的不能是普通人,必须是具备仙根和血脉的高人,比如龙虎的张天师。那些跟“鬼”打交道的、玩戏法的、驯化动物的……都是民间的低俗玩意儿,这些人是没资格跟着他们这种品行高尚、血统纯正的世家贵族相提并论的。只有他们非一般的人才有阐述修仙学道的资格。所以这一派就叫作阐教,也叫铲教(笔者:铲教是阐教的浅陋说法,是截教有意为之的,本书的主角是王鲲鹏和徐云风,他们的门派是诡道,诡道当年是跟随了截教一派,所以本书里就用“铲教”的说法。)。

其实还有一派,是不愿意斗法的那一拨道士,这些道士学艺不精,所以跟谁都打不起来。只好两不相帮,他们也给自己弄了一个名号—玄都门派,称自己才是老子道德真君的传人。

于是在铲教和截教之外,还有一个派别是玄都。只是玄都这一派,几乎没什么传人,所以也没什么影响。直到最后铲教击败了截教,玄都一派的人才跑出来说他们和铲教是一条心。但是此时再站队就迟了,此时道教已经是铲教的天下了,从此也没有什么铲教截教的说法,道教只是铲教的门人。因此玄都连个教宗的名号都没讨上,但无他法,只能服服帖帖地跟了铲教,算是道教的一个分支。

不过铲教虽然胜了,但也损失了九成的门人,剩下一成就是现在的全真正一的源头。至于这些道教门宗又慢慢地兴起,那是后面的事情了。

当年铲教幸存下来的道士,都是铲截两派之争里面年纪幼小、辈分较低的后辈—有本事的死伤殆尽。他们都亲眼看到了道教冥战的残酷和凶险,当年的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九曲黄河阵、诛仙阵、瘟癀阵、万仙阵等等,这些都是能说得出名字的大阵法,被后来的许仲林收录到《封神演义》中,而更多的阵法连名字都不被人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