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1章 谁能逾越静默(1 / 2)

谁能逾越静默

一个雨天,百无聊赖,呆在家里乱翻书。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发来一个短信:我现在渴望被伤害。我似乎真的有一种受虐症。爱一个人,就是被她伤害,这很好,只有伤害才能进入生命。

我一时有点惶然,不知他要表达什么。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美女,争相献媚。可是过了10年,再见那个当初的美女,竟已经是人世沧桑,无法看出当年的“美丽”。有时候,想,竟对这样的一个女子,暗恋了那么多年。感觉到一种荒唐,甚至可耻。

我曾说,人,如果没有灵魂,没有向上的力量,男女之间只凭肉体相互吸引,那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的。行尸走肉,两堆烂肉,能“好”到什么时候?我们经常说,某某有气质,其实,往往是“气质”这种很虚无的东西,才可以长久。古人说的“韵”、“味”、“雅”云云,要远大于肉体的魅力。当然,肉体的美丽,如果与这些东西结合,那当是最好的境界,古人说的,虚实结合。

麦家说,文学的大树只生长在孤独的心底里。他又说,浩繁的经典名著不是像太阳光一样,可以照耀每一个写作者。能够照耀我们温暖我们的也许只有那么几个人,几本书,他们是我们文学家族里的亲人。——说得非常好,让人感动。他又说,不要到处拜山头,找自己的亲人,呆在亲人身边,反复聆听他们,就会听到天籁之音。

人之与人相遇,人之与书相遇,都是一个道理,大可强求不得。很多学生老追问老师,我应该读什么书,真的很难回答。就像问别人,我应该和怎么样的女子谈恋爱。我的一些学生老打来电话,老师,我在书店,我应该买什么书读呢?我一时晕眩,这该如何说起呢?我只好说,用你的心去找。书,是自己找来的,不是别人送上门的。然后,书引书,就有了读不完的书。

当然,这样说,不是不可以推荐书。但要推荐书,起码要达到了一定的熟悉程度,否则,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而已。

我给领导干部讲课,希望他们多读一点经典,读一些文言文,不懂文言文,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质疑读经典的意义。我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穿衣服不仅要避寒遮羞,还要美丽时尚,你们吃饭不仅要果腹,还有健康、绿色,为什么读书却只喜欢读垃圾,不喜欢读高雅的经典的书籍?陈丹青说:“几代中国人的土油画,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胃口和消化系统。许多初到国外看博物馆的画家对我说:没什么了不起么!好在哪儿呢?对此我无话可说。”是的,这可能是根本所在。

艺术,一直是从宗教中耸立出来的。一个没有宗教感的唯“物”者,如何能体悟到经典的细微颤栗?那种轻微的呼吸?汤因比说,西方文化的精髓是宗教,而非科学。

爱一个人,就是被她伤害。读一册好书,其实也是一种伤害。它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或者生命的底色。如果一个女人为一个男人可以付出一切,只能说明这个女人不够爱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够爱的人,怎么能真正地去爱别人。这是个悖论。我见了美女,很自卑。一位女士说,说明你很在意美女啊,这也是善于发现美的敏感细腻所致吧。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有无相生,高下相倾。

西方哲学20世纪末开始关注身体,出来了很多关于身体的专著。人的灵魂,没有身体,也无处藏“身”,没有肉体,灵魂何在?但身体,与灵魂是否一回事,也很难说。古人多谈灵魂,觉得身体肮脏。其实,身心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关系。相比于灵魂,身体可能更不会欺骗你。灵魂,捉摸不透,甚至把握不住,但身体,只要你仔细倾听,是可以听到它的声音的。朋友说,邪念一起,身体就发僵。

康德说:“道德不是指我们如何让自己幸福,而是指我们如何让自己配得上这幸福”。

谁能逾越静默,回溯到源头,就能遇见神。起初总有神。

是神话撕开了黑暗的神秘,以“很久很久以前”的方式在时光的长河里重章叠唱。

神话的陨落,即是哲学升起之时。

阅读人类文化史,真正富有艺术气质的人,都有一种先天的痛楚,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他们是通灵的,或者说他们身上是有神的。我们一般称呼他们为: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