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67章 后记(1 / 1)

一个月前,2014年7月23日,是中国作家协会成立65周年的日子。我1952年跨进作协门槛,1998年从作协岗位上退下来。在文学路上跋涉了几十个春秋,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作协度过的,我一直把作协当作自己的家。我长期做文学组织工作,在作协这个舞台上扮演跑龙套的角色。正因为如此,我用《我的舞台我的家》作为这本书的名字。

我是作协的一个老人,编选一本以“我与中国作协”为内容的书,是多年来萦绕于怀的一个情结。这次,从我已出版的十多本散文集、评论集中选出记述作协的人和事的若干文章,加上近两年新写的,总共79篇。全书分为三辑:“龙套印痕”记述了我在作协从事文学组织工作的经历和在政治运动、文艺批判中的遭遇。“师友风采”从一些侧面描写了我在作协的领导、同事、文友的文学业绩、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我的教诲、指引。“往事纪实”选收了多年来在作协亲历或参与的若干文学工作、活动、会议的报道、访谈、发言、演讲等文字材料。

很久以前,作协的一位老领导曾不止一次地提出:应该组织力量编写一本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史,记述作协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重大事件、成绩与错误;哪怕先着手编一本简史或大事记也好,可以让文学工作者、广大读者从中了解作协在几十年风风雨雨中走过的路以及有些什么经验、教训。我很赞赏这个想法,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值得花费心血和工夫的事,也在一些场合呼吁过。但至今似没有什么动静,没人牵头来做这件复杂、细致、颇有难度的工作。我来作协较早,待的时间也较长,本来在这方面可以出点主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但如今年逾八旬,确实是力不从心了。我想,编选出版这本《我的舞台我的家》,也许能从我个人的视角为中国作协乃至当代文坛留下几帧真切的史影。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否也算是“一个人的半部作协史”呢。倘若这本书能为编著《中国作家协会历史》提供一点资料或线索,那我就十分欣慰了。

收入这个集子的文章,时间跨度较大,从1953到2014,前后超过一个甲子。由于时过境迁,部分文章中的一些口号、主张、提法、做法,如今看来已经滞后或不尽妥当。为了保持当年的本来面目,这次编选时,没有按变化了的情况做相应的改动,这是需要向读者朋友做一说明的。

写作协人和事的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我的一个心愿。蒙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作家出版社诸领导、编辑朋友的热情关注和支持,多谢了。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