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章 序言1(1 / 1)

在当今社会转型变迁的大环境下,人们承受的挫折和压力是在所难免的。警察作为特殊职业群体,不仅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而且还要面对自身职业的高风险、高压力、高紧张。警察执法环境的变化,也对警察的执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的压力面前,警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警察的心理健康是完成警务工作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提高工作绩效和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重要相关因素。因此,研究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进行有效的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4年12月底,公安部民警心理健康网开通,公安部要求今后民警的招募和晋升都要经过心理测试关,地市一级的公安机关要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可是,我国开展警察心理健康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末才成书立著,且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理论和实践操作性的技术涉猎较少。

梁铁成等编著的《警察心理健康调适》则从实战出发,结合过去所做的课题,从训练的角度,对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干预,侧重实际操作性。同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授之以渔,培养警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技巧,对警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所有这些,都经过多年的实践,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种理论联系实际,从实战出发,重视实际操作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干预,对基层警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内容编排也是针对警察的实际需要,杜绝了繁琐内容。本书避免了心理学书籍中生涩难懂的概念,从基层警察的认知角度出发,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普及效果。我和铁成交往已经近20年了,他作为一名基层警察和心理工作者,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对警察心理健康有深入的研究。此书无论是对警察心理健康训练工作,还是警察的自我心理健康调整都是一部很好的指导用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大胆的尝试,是难能可贵的,故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警察心理健康工作方兴未艾,硕果累累,我们寄希望于诸学者不断地开拓进取,推出更多的优秀成果,使我国的警察心理健康工作枝繁叶茂、锦上添花。

罗大华

2011年5月6日

罗大华,新中国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83~1999年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现任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证据科学研究院专职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福建警官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1983年至今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监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顾问,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