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1章 [墨西哥]胡安·鲁尔弗(1918-1986年)(1 / 2)

作家简介

这两年,国内出版界对轰动一时的拉丁美洲“爆炸文学”的译介相对冷寂,在喜爱和从事文学的人嘴里,魔幻现实主义这名词也渐渐少提了;这当然与“轰动效应”固有的限度有关,但也不难看出商品时代趋新弃旧的浪潮对于文学的侵蚀。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1925年由德国人弗朗茨·罗提出,在六十年代流行于拉美大陆,又过了20多年,才在中国广为人知,由此你可感到文学的渊源与跨度,是一个多么令人慨叹的东西。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多借用印第安古老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把拉美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幻化为一种现代神话,既充满离奇荒诞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景和场面,给人一种似是而非、捉摸不定的感觉;所用创作手法,更是将古典话语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原则熔为一炉,但其目的却不是魔幻而是现实,是欲通过魔幻境界的折射,间接地反映严酷的实在人生;其意义,往往表达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明乎于此,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一系列作品。这派作家中,一般读者熟知的很多,如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秘鲁的略萨、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介绍的胡安·鲁尔弗却在国内评论界叫得不响——而这,大概与他的作品量少有关吧。

《平原上的火焰》胡安·鲁尔弗幼年父母双亡,被一名法国修女收入修道院,自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小学毕业后因生活所迫,当过会计,干过汽车轮胎推销员等职。15岁时,他为了寻找机会深造,只身一人来到墨西哥城,一边找工作一边听文学课程,1953年,终于在移民局找到一份差事,一干就是10年,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开始尝试搞创作。发表了一些反映他的家乡哈里斯科州农村生活的短篇,于1952年结集为《平原上的火焰》出版,令人耳目一新,《佩德罗·巴拉莫》于1955年出版后,这部中篇使他饮誉拉美文坛,几年后便被介绍到欧美,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在西欧,他的作品列入二十世纪世界名著,他本人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新小说家”。至1983年“由于他高度的艺术水平,不寻常的文学造诣和新颖的表现手法,以及他对本国后来小说的决定性影响和在整个西班牙语文坛所占的突出地位”,他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

胡安·鲁尔弗从四十年代起创作小说,只发表了《平原上的火焰》和一部中篇《佩德罗·巴拉莫》,可谓少矣,但这些文字后来在国内再版了10多次,并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更令人不解的是,1962年,正处于声誉巅峰的鲁尔弗却急流勇退,宣布与创作告别,而进入国内一家土著民族研究所,去研究人类学,一直到1986年谢世。但这一点文字,仍使他不愧为大师的称号,因为他清一色农村题材的作品全是自己生命的溢出,是在孤独的城市生活中对“我的人民、我的乡亲们”的挚爱与同情。庄园主、起义者、狡诈的牲口贩子,为生计而奔走的农民、愁苦的父亲和背经离道的儿子……都是他刻意塑造的艺术形象。鲁尔弗的高妙之处在于,他通过笔下这些各自独立、平凡逼真的人物,勾勒出了本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前后广大农村呈现出的一幅惨淡凄凉的巨大画面。这画面的色调虽只有平原上单调的赭黄,但那被刀一样的笔锋刻出的人物却让你怵目、惊恐不安并长久地留在脑海中。墨西哥甚至有评论家说,在鲁尔弗之后,再也没有什么可写的了。语虽偏激,但也说明,此公创造的艺术形象,确已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