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1章 海瑞搏杀——试探海瑞的灵魂(1 / 2)

海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有关于他的文艺文学作品,例如《大红袍》、《小红袍》、《三女抢板》等在人民群众间广为流传,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可以说,海瑞就是人民群众心中清官的标准和化身,他的高大形象更是中国道德品质世代传承的文化纽带。

在历史上,海瑞不惧权贵,敢于与业已腐朽的官场风气作斗争;将生死置之度外,直言劝谏皇帝,在视之为非常理的人看来就是一个“骂”字;他在巡抚任上,又打击土豪劣绅,减轻人民负担,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但毋庸讳言,海瑞在当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与不满,群起而攻之,使得他在南直隶巡抚任上仅八个月就被迫去职回老家南海休息。张居正当政期间,他也被婉言拒绝录用(张也颇认为海瑞轻率噪进),整整十五年的光阴就被恍惚在山林之中,这不能不使我为之扼腕。在当时有的人看来,海瑞为人奇特、怪癖、执拗。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他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中就以“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来作为其论述第五章的题目,但我坚信看似古怪的只是它的外表,深探到他的心灵,我们将明白他因何“古怪”,于是也就引出了我挥翰以成此文的原因。

海瑞生于正德九年,卒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14年~1587年)。此间,正是明封建王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历史阶段。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将拥有700亩田地以上的地主登记造册,虽恩荣所致批准他们保持自己的产业,但同时加以多重的赋役。实际上,赋役与地主的财富成正比,洪武皇帝希望的就是地主不要过度的发展而褫夺自耕农的生计。在吏治方面,对于官员的俸禄设计得很低,要求他们认真办差,胆敢有贪墨、怠慢行径决不留情,这从其震惊一时的“空印案”、“郭桓案”便可见一斑。新兴的明朝就象其他政权在刚刚诞生一样,有着无比的朝气。强有力的领导不但把握着乾纲独断的正确方向,更是官吏心灵家园崇拜的偶像,从而使得大多数人保持了起码应该律己的最低标准,社会呈现出的是一派史家传送的清明景象。

但海瑞生活的时代已经不能与开国领袖时相提并论了。在昏聩的皇帝走马灯似的轮换的时候,土地兼并异常激烈;承平既久,四海归一的陶醉,敛财好色的诱惑,官俸甚微的拮据都使得吏治不断腐败。真可谓是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而奸臣当道高居庙堂之上,忠臣死节幽禁牢狱之中。

海瑞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长大,三岁就死了父亲,是母亲的教育使他成为了一名书生。从对《海瑞集》的研读,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母亲是海瑞的第一启蒙者,追比圣贤的说教是从小先入为主的天然传承。圣经贤传的潜心研读使得海瑞赞叹圣人的道德标准,更使得海瑞领略到了开国洪武帝时那被历史家极力渲染的太平盛世,但不管这其中是否包含所谓的溢美之词,海瑞的心灵都完全的认同,肯定那确是存在。海瑞憧憬那个时期,向往那个朝代,这种向往已经不是单单地感叹所能宽慰抑制,海瑞试图通过某种途径使自身实现在这样的一种境界中生活才能满足心灵归属感的定位从而在自己的心灵家园中将永远温暖。于是他的一言一行对常人来讲都高度的严于律己,因为这正是那个“心中”时代人们的所应该有的规范。对!虽身不在彼境,但成为那个时代可以完全包容的主流的人就是达到那种境界的基础。他藐视着所能目及的所有有着拙劣行径的宵小之徒,因为他们名义上仍然遵奉着至善至美的道德标准,但一见财色名利便会降低标准,大打折扣。然而,与其说海瑞藐视这些人虚伪的嘴脸,倒不如说海瑞藐视的是这些被他看成是卑劣的灵魂,藐视的是不能理直气壮面对心中“自我”的破陋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