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节 思想和课外教育丰富多彩(2 / 3)

整个20世纪90年代,义乌市各中小学艺术课外活动坚持“课外发展特长,以比赛促普及、促提高”,组建艺术团、合唱队、舞蹈队,器乐、书法、美术、剪纸等兴趣小组达412个。

2000—2001年,义乌市实施《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外活动实验方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同时命名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创办了课外艺术和劳技教育的平台——义乌市假日活动中心。在此基础上,各校组织学生比赛、考级等活动。在课堂教育学中注重探索学生审美素质和能力培养,开展乐器进课堂研究,以乐器带乐理、乐器带唱歌、乐器促欣赏。

为了拓展校园文艺活动,义乌市教育局与外侨办、义乌画院联合组织11所小学的29名学生,利用寒假赴韩国平泽市进行中韩美术教育交流,并在韩国举办了中韩儿童美术交流展,出版了画册专集。

义乌各学校的课外活动强调发展特长,有32个校外辅导站开设了书法、美术、舞蹈班,形成市、区、乡镇、学校4级以比赛、展示为载体的格局,促进课外活动的正常化。2004年,义乌举行初中、小学“激发兴趣,有效参与”音乐课教研活动,邀请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课题核心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督学成尚荣为全市艺术教师及分管艺术校长作“课程改革与艺术教育”专题讲座,提升义乌艺术课教师的教学水平。2003—2005年,义乌市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比赛和展演活动,并在金华市和浙江省举办的各类文艺比赛中获得大量的奖项,全面反映了义乌市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成果。

2006年之后,除了继续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比赛和展演活动外,为了把课外文化艺术教育引向深入,各校注重课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开展重温经典,传承文化主题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歌声,文化艺术教育各有创新活动的局面。至2008年,义乌市校园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8届。全市有25所学校被评为义乌市艺术特色学校。同年,义乌市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市”。

2、体育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义乌各中小学开始注重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1987年开始,全市每年秋季举办“桃李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1988年,全市中小学开始实施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义乌市体委、教育局重新调整公布传统项目的布点学校,各种传统项目学校共有46所,各学校普遍开展韵律操的学习和锻炼。

90年代起,各学校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每周安排3次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1990年,青口学校组队参加金华市第二届全运会青少年部乒乓球赛,囊括了全部冠军。

为鼓励体育人才的成长,从1991年开始,义乌市重点高中招生实行体育加试,分定时投篮、铅球、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等项目,总分30分。该措施后被推广到中考招生中,全市初步形成中、小学衔接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是年秋,义乌市各初中、小学实施省编义务教育体育教材《体育与保健》。这是一门关于学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掌握锻炼身体基本技术与技能,促进身心正常、健康发展的课程。

义乌市教育局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要求中规定,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每学期有2—3次小型及单项体育比赛,每个学校必须认真开展体育“达标”活动,做好“达标”的测验工作。之后,又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中小学生篮球赛。全市田径运动会均由中小学校申报承办,每届承办的学校在开幕式上举行为时半小时的1000多名学生参加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市教育局还在1996年专门组织召开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就如何有效开展学校每日1小时体育活动、体育锻炼达标等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从1997年起,各校强化对学生的体育技能锻炼,开展各项体育技能的抽测,同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管理、指导、评价,构建校内、校外、社会三位一体活动格局。1999年,金华市体委、金华市教委公布1997—1998学年度金华市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县市和先进学校,义乌占5所;义乌市被评为浙江省1997—1998学年度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开展新课程改革后,根据《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初中生体育工作规范》、《初中学生体育考试实施方案》,义乌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体育课由注重运动技能转向重视健康,由阶段体育转向终身体育的思想,由学科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体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3年秋季,义乌市中小学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市属学校和教育局指定的一所初中和小学为市体质测定实施试点学校。

在新的体育和健康理念引导下,全市各级学校对体育课内容和体育活动的设置都进行了适度调整,出现了新的气象。2003年,实验小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授予“国际象棋传统学校”称号。义乌市文体局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义乌市青少年武术比赛。

2005年,市教育局按基本条件、活动要求和工作成效3大类、15个大项、32个小项制订义乌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内容标准及量化考核细则,并根据各校申报、在组织调研后确定60所小学、27所初中和16所高中为义乌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使重视体育运动,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各级学校中蔚然成风。

2006年以后,全市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开展浙江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创建,规范课程开设和课外文体活动的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艺术“2+1”(两项体育一项艺术),推广教育部《第一套全国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展演活动和田径运动会等,使课外体育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