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十四章 红海(1 / 3)

在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的船队驶过马六甲海峡,穿越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几十年来日思夜想的地方——麦加,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最大的愿望便是来这里朝圣。

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此时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大洋上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这是一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朝圣之旅,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梦想实现。这正是郑和那传奇一生的轨迹。

郑和的船队从亚丁湾驶入红海,他朝圣之心想必十分急迫,可还有不短的一段行程要走,他也只能盼望南风来的强烈一些吧。600年前的红海不知是何摸样,我们须得了解下今天的红海:

红海风光

在非洲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片颜色鲜红的海,这就是红海。它是印度洋的附属海。红海像一条张着大口的鳄鱼,从东北向东南,斜卧在那里。它长约2000多千米,最大宽度306千米,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北段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海内的红藻,会发生季节性的大量繁殖,使整个海水变成红褐色,有时连天空、海岸,都映得红艳艳的,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因而叫它红海。实际上,在通常情况下,海水是蓝绿色的。

红海是游客们度假的圣地,其沿岸有许多旅游区,包括沙姆沙伊赫、赫尔格拉、阿里什、穆罕默德角、泽哈卜、努维巴等,这些地区以闪光的沙滩、美丽的珊瑚海、丰富的海洋生物及一流的饭店等闻名于世,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潜水的海域之一,也是水上运动者的天堂。另外,红海上的特色港口是萨法贾,拥有盐量很高的海水和黑泥沙滩,可以治疗风湿症和皮肤病,是世界上最适合疗养度假的胜地之一。

红海清澈碧蓝的海水下面,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远处层林叠染,连绵的山峦与海岸遥相呼应,之间是适宜露营的宽阔平原,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冬夏都非常宜人的气候共同组成了美轮美奂的风景画,让游人陶醉于人间天堂之中。

1923年,夫勒特(E。M。Forster)曾对红海海岸作过这样的描述:“世界上只有这个地方才会有如此金黄色的山和五光十色的海中溶洞,这些溶洞是东方和热带地区间的纽带”。

过着退隐生活的隐者们很早就在这里建立了基督教的修道院,他们和养骆驼的红海海底贝都因部落在荒野中生活。至今东方沙漠的岩石峪和诙峪还未勘探,贝都因人在这些峪里养山羊和山鹿。红海本身有五光十色的珊瑚礁,海岸有古老的海港,水下有着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

每当热风快速地向东面吹过来的时候,候鸟也迁徙到了红海海畔,这里立刻成为了鸟的天堂,今天,这里古老的海湾是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和垂钓的地方,随处能看到游人们在白沙滩上休息,沐浴着阳光,观赏在沿岸一排排葱绿的树林,潜游的游客正在水下探寻着各式各样的珊瑚礁。红海海底有着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花地毯般活动着的珊瑚礁和特别诱人的鱼都正等待着你去发现它们的秘密。 正如著名的潜水摄影师大卫·杜比勒(David Doubilet)所描绘的“在红海海底,每日每夜都非常热闹,珊瑚礁都在魔术般地默默地有节奏地跳着舞蹈……”

(一)郑和的麦加

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是最后一次航行,对郑和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麦加(今属沙特)。

麦加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地方,素有伊斯兰教圣地之称。作为穆斯林,一生能到此朝圣一次,向真主安拉献虔诚之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不禁热泪盈眶,发出由衷的感叹。从少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言,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答复,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当船队继续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并于1433年4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郑和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剌、满剌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

1433年7月,郑和船队到达南京。这位世界航海事业的巨人,一生中几乎花去了一半时间用于海上探险,巨人辞世时享年62岁。

1、天方

(1)马欢《瀛涯胜览》中的天方国

此国卽默伽国也。自古里国开船,投西南申位,船行三个月方到本国马头,番名秩达。有大头目主守。自秩达往西行一日,到王居之城,名默伽国。奉回回敎门,圣人始于此国阐扬敎法,至今国人悉遵敎规行事,纤毫不敢违犯。其国人物魁伟,体貌紫膛色。男子缠头,穿长衣,足着皮鞋。妇人俱戴盖头,莫能见其面。说阿剌毕言语。国法禁酒。民风和美,无贫难之家。悉遵敎规,犯法者少,诚为极乐之界。婚丧之礼皆依敎门体例而行。

自此再行大半日之程,到天堂礼拜寺,其堂番名恺阿白。外周垣城,其城有四百六十六门,门之两傍皆用白玉石为柱,其柱共有四百六十七个,前九十九个,后一百一个,左边一百三十二个,右边一百三十五个。其堂以五色石迭砌,四方平顶样。内用沉香大木五条为梁,以黄金为阁。满堂内墙壁皆是蔷薇露龙涎香和土为之,馨香不绝。上用皂纻丝为罩罩之。蓄二黑狮子守其门。每年至十二月十日,各番回回人,甚至一二年远路的,也到堂内礼拜,皆将所罩纻丝割取一块为记验而去。剜割旣尽,其王则又预织一罩,复罩于上,仍复年年不绝。堂之左有司马仪圣人之墓,其坟垄俱是绿撒不泥宝石为之,长一丈二尺,高三尺,阔五尺,其围坟之墙,以绀黄玉迭砌,高五尺余。城内四角造四堆塔,每礼拜卽登此塔喝班唱礼。左右两傍有各祖师传法之堂,亦以石头迭造,整饰极华丽。

其处气候四时常热如夏,并无雨电霜雪。夜露甚重,草木皆冯露水滋养。夜放一空碗,盛至天明,其露水有三分在碗。土产米谷仅少,皆种粟麦黑黍瓜菜之类。西瓜、甜瓜每个用二人抬一个者亦有。又有一种(缠)绵花树,如中国大桑树,高一二丈,其花一年二放,长生不枯。果有萝卜、万年枣、石榴、花红、大梨子,桃子有重四五斤者。其驼、马、驴、骡、牛、羊、猫、犬、鸡、鹅、鸭、鸽亦广。鸡、鸭有重十斤以上者。土产蔷薇露、俺八儿香、麒麟、狮子、驼、鸡、羚羊、草上飞,幷各色宝石、珍珠、珊瑚、琥珀等物。其王以金铸钱,名倘加行使,每个径七分,重官秤一钱,比中国金有十二成色。

又往西行一日,到一城,名蓦底纳。其马哈嘛圣人陵寝正在城内,至今墓顶豪光日夜侵云而起。墓后有一井,泉水清甜,名阿必糁糁。下番之人取其水藏于船边,海中倘遇飓风,卽以此水洒之,风浪顿息。

宣德五年,钦蒙圣朝差正使太监内官郑和等往各番国开读赏赐。分到古里国时,内官太监洪 见本国差人往彼,就选差通事等七人,赍带麝香、磁器等物,附本国船只到彼。往回一年,买到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幷画天堂圆真本回京。其默伽国王亦差使臣,将方物跟同原去通事七人献赍于朝廷。景泰辛未秋月望日会稽山樵马欢述。

(2)费信《星槎胜览》中的天方国

地多旷漠,即古筠冲之地,名为西域。风景融和,四时之春也。田沃稻饶,居民安业,风俗好善。有酋长,无事科扰于民,刑法之治,自然淳化。不生盗贼,上下和美。古置礼拜寺,见月初生,其酋长及民下悉皆拜天,以为一国之化,馀无所施。其寺分为四方,每方九十间,共三百六十间。皆白玉为柱,黄甘玉为地,中有黑石一片,方丈余,曰汉初天降也。其寺层次高上,如塔之状。男子穿白长衫。地产金箔、宝石、珍珠、狮子、骆驼、祖剌法、豹、麂。马八尺之高也,即为天马也。货用金银、段疋、色绢、青白花器、铁鼎、铁铫之属。乃日中不市,至日落之后以为夜市,盖其日色热之故也。

诗曰:罕见天方国,遗风礼义长。存心恭后土,加额感穹苍。玉殿临西域,山城接大荒。珍珠光彩洁,异兽贵驯良。日以安民业,晚来聚市商。景融禾稼盛,物阜草木香。尤念苍生志,承恩览远邦。采诗虽句俗,诚意献君王。

2、麦加

麦加

由于出生于回族家庭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了解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郑和本人也在航海时派遣一支船队到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且对圣城麦加充满了向往。然而,麦加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600年来,圣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只有前往麦加对照着古人留下的文字记载亲自去发现了。

麦加位于沙特阿拉伯西边,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原意为“吸吮”,因沙漠民族渴望吸吮渗透泉水而得名。它是穆斯林每天朝拜的方向,也是57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更是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也是沙特阿拉伯西部省省会,位于西部赛拉特山地中段易卜拉欣涸河的峡谷中。麦加是伊斯兰教石造圣堂的所在地,是每个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须试图朝圣的宗教中心。伊斯兰学者认为麦加是地球的中心,传统上伊斯兰教认为麦加是易斯马仪的后代所建,更有认为是亚伯拉罕所建造的。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诞生于此。以后成为伊斯兰教中心和商业中心。1925年归属沙特阿拉伯,现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麦加朝圣的穆斯林人数迅速增加。

七世纪时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宣扬伊斯兰教,当时该地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在伊斯兰早期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元966年后,麦加一直都由当地的谢里夫所统治,直到1924年统治权归沙特家族所有。麦加进入现代后土地面积和基础建设都大大扩增。

现代麦加是沙特阿拉伯麦加省的省会,麦加省是传统上的希贾兹地区。按沙特阿拉伯的规定,只要是穆斯林,不论是什么国籍,都可以在麦加居住。伊斯兰国际联盟也驻扎在这里,使麦加成了一座有特色的国际性城市,目前正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

(1)禁寺

麦加城中有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禁寺。寺周围被划为禁地,禁止非穆斯林入内和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附近有与朝觐仪礼有关的萨法和麦尔卧山、阿拉法特山、米纳山谷及与穆罕默德事迹有关的希拉山洞、骚尔山洞等遗迹。城市已进行现代化建设,空中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已形成网络,并修建大量服务性设施,形成了每年朝觐期可接纳250万人的能力。世界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简称“伊盟”)于1962年在此成立,它利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机会,召开各种会议,讲座共同关心的问题,使麦加成为当代世界伊斯兰教的中心。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座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近3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麦加城之所以名震环宇,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由于遭到反对和迫害,便于公元622年,在麦地那把礼拜的方向朝向麦加,从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麦加作礼拜。公元630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控制了守护克尔白圣殿之权,并废弃多神教,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2)诸城之母

从旧城西向吉达方向逶迤的新市区,遍布高楼大厦,宽广马路贯通市区,广场上喷泉喷射出连串的水珠。入夜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色。麦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圣地只对穆斯林开放,非穆斯林一律谢绝入内,连记者也不例外。城中心是著名的大清真寺,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30万穆斯林可同时做礼拜。禁寺广场中央,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又称天房。天房东南侧的“渗渗泉”,被视为圣水,游转天房后,在此饮水,以沾吉祥。天房外东南墙角,离地1.5米高处,镶有一块黑色陨石,穆斯林视为圣物,进朝觐者游转天房经过此石时,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致意。

麦加的其他圣地还有很多,如城东20公里的阿拉法特山、穆兹达利法和米纳等地,是朝觐者要站山诵经、“射石”(驱邪)活动之地。麦加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上各种拜物教的中心,穆罕默德进占此地、清除其他偶像后,乃成为伊斯兰教最主要的圣地。这里自古也是繁荣的商业城镇,来自亚非和地中海地区的商队汇集于此。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接待川流不息的朝觐者。麦加市区范围,过去一直局限于“禁寺”的附近,近几十年来,城市规模已迅速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至近40万。在麦加西北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航空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

(二)实战麦加

1、总述

麦加海拔277米,距离红海大约80公里。麦加位处群山之间,以致发展受限。麦加的中心点是禁寺,此地比麦加大部分的区域都要低很多。禁寺周边区域则是旧城区。禁寺北边的大街道有穆达阿和苏克·莱尔,南边则有苏格·阿萨基尔。沙特人扩大禁寺的规模,数百间房屋已被宽阔的大道和广场所取代。传统的房屋由当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层楼高。麦加都会区的面积已超过1200平方公里。

麦加和沙特阿拉伯的其他城市不同,冬季时反而较为温暖。温度可从半夜的摄氏17°C飙升至午后的25°C。夏季炎热,午后往往超过40°C,晚间却骤降至30°C。麦加的雨量稀少,集中在十二月和一月。一年之中常常会出现反常的天气型态,例如夏季时来自阿拉伯半岛或北非沙漠的沙尘暴。另外,麦加并不会降雪。游客访至此地,须得注意天气变化。

2、必游之地——麦加大清真寺

麦加城中心的这座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总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

伊斯兰教规规定信徒的“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到麦加去朝觐,《古兰经》也载有到麦加天房去履行朝觐的义务。“朝觐”是伊斯兰教为的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既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纪念“先知”的一种宗教仪式,又是一种带有自发地促进各国穆斯林间彼此了解和友谊的年会。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这些年来有超过70多个国家的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穆斯林纷至沓来,使到朝觐期间的麦加变成光怪陆离、万花筒般的世界。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现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麦加旧城称为“易卜拉欣洼地”的涸河谷。这里集聚着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居民的服装、语言和习俗还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

麦加大清真寺

这里不得不谈到易卜拉欣,易卜拉欣是伊斯兰教传说中的人物,他被称为“安拉的至交”。传说,当时易卜拉欣的父亲及其族人都崇拜偶像,为了让他们转而信仰真主安拉,易卜拉欣请求真主显示使尸骨腐烂之物复活的神昭。真主让易卜拉欣捉来4只鸟,将他们一一肢解,然後分别放到4座山峰上去。真主要易卜拉欣大声呼唤,他大喊了几声,飞鸟的各部分便自动聚集起来恢复原形,鸟儿又在蓝天上展翅翱翔了。人们见了这一幕心里虽然受到震动,可回到家里,却仍然供奉着偶像。易卜拉欣很着急,就跑到神庙里把那些玉雕、木刻、泥塑的偶像全部打翻捣烂。族人都气得发狂,把他捉起来,用粗绳五花大绑将他全身上下捆得严严实实,然後在广场燃起一堆熊熊大火,把易卜拉欣扔进火里,让他接受最严厉的惩罚。大火一下子就把绳索烧断了,而易卜拉欣却毫发未损,他从火堆里跳出来,继续宣扬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人们惊呆了,终于跟随易卜拉欣,虔诚地诵读着《古兰经》,信奉起真主安拉来。“伊斯兰”意为“顺从”,而教徒“穆斯林”即为“顺从者”,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断增多,公元前18世纪,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梅尔监建了一座圣寺,以弘扬真主的法力和供人们朝觐礼拜,这就是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的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大清真寺。又称克尔白圣寺,这里禁止凶杀,抢劫、械斗等,故又称为禁寺。经过多个世纪的扩建和修警,它的总面积已由起初的3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禁寺有25道大门,道道精雕细刻;7座尖塔,座座高耸入云,它们由24米高的围墙连接。从围墙到楼梯台阶以及整个地面都用洁白的大理石铺砌,无论是白日的骄阳还是夜晚的水银灯都使禁寺显得庄严肃穆,气度不凡。

禁寺广场

相关小说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科普 / 全本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黄维民,冯振东
28万字2018-12-22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科普 / 全本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孙三宝
本书作者从易经的每一卦中挖掘出来若干感悟,阐述了64个实用而精妙的人生大智慧,让读者在解读易经的同时,走向人生的成功。
21万字2018-12-20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科普 / 全本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õ
本书由作者梅玫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15万字2020-07-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普 / 连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曹长盛主编
23万字2019-01-04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科普 / 连载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朱启臻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措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99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列为研究项目。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24万字2019-01-04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科普 / 连载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山西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土的文物以及出土的过程,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域部分的商道情况,以及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海外的频繁交往以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