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七章 瑰丽国石——和田玉(1 / 3)

1.和田玉的地位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中华文明在世界古文明中有极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有的古文明因种种原因消失了,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延续了五千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玉和玉器,这是与世界其他古文明的重要区别。可以说,世界上也许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和玉石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

中华民族的先民,在石器时代的劳动中,筛选出石之美者作为玉,用以制成玉器。最早的玉片出土自辽宁海城仙人洞旧石器遗址,距今约内蒙兴隆洼文化和辽宁查海文化的两个遗址出土的玉器约有河姆渡文化出土的玉器距今约距今约年的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出土玉器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是我国第一个玉器高峰时代。以上这些遗址出土的玉器所用玉材较为广泛,玉石矿物成分有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玛瑙、水晶、绿松石等等,这是一个彩石并用的时代。总体上,“新石器时代诸文化所用玉材均为就地取材,不会是远距离搬运而来的“在新石器时代,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先民们已发现了和田玉,其具体年代尚有待研究。

几千年来,和田玉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玉文化的历史地位,古人已有定论。鉴于当前的情况,有必要追溯和田玉在几千年中一些重要事件。和田玉发现后,当地先民开拓了一条运输和田玉的路线,即“玉石之路”。这条“玉石之路“,近十多年来为我国学术界关注,得到较为普遍的承认。据杨伯达教授研究,和田玉向中原输出的时间大约有年之久。这一条玉石之路堪称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条沟通东西政治、文化及商贸的运输线。

在中国众多玉石中,经过先民长期的使用和鉴别,认为和田玉是众多玉石中的佼佼者。因此,从夏代开始到周代,和田玉已成为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材。从殷商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表明,我国在商代后期使用和田玉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地区南傍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而和田玉就分布在和田地区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苏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绵延1100多公里。在高山之上分布正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和田玉的子玉。

在古代,人门就认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它高大雄伟且盛产美玉,故受到极大的崇拜。昆仑山还是古代有独特地位的神话中心,传说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举止之地,山上有壮丽的宫阙,有奇花异木和珍禽怪兽,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和诸仙食用的玉。这一美丽、奇妙的神话世界,引起后世人的莫大兴趣和深厚的崇敬之情。

中国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书》中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编《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述:"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玉泉瑶池”。

《周穆王转》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在昆仑山欢宴对歌的动人故事,“已丑,天子西王母与瑶池之上”。瑶即美玉,瑶池即昆仑山产美玉的水池,西王母是昆仑山母系氏族社会首领的代表。

上述记载虽非信史,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如昆仑山虽长不到2500公里,但是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座之多,是世界屋脊之一脉。西王母虽然不是指某一指定人物。而是指西域一带部族的女首领。说明西域古时很看重妇女,妻子的话是丈夫行为的依从。因此,上述神话故事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也说明了昆仑山的先民早就发掘和使用了美玉,和田玉的存在也是昆仑山更加著名。

西昆仑山及阿尔金山自古产玉,但古代是以"水产"为主。人们首先发现和利用河流中下游的从及和田玉,继而沿河采集,上溯发现了原生玉矿。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地质工作的开展,原有和田玉矿山恢复了开采,新的矿床也陆续被发现,现已知原生和田玉矿床及矿点有18处。新疆虽然有着丰富和田玉矿产资源,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开采和挖掘之后,产量逐年减少,所以和田玉亦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仁爱为中心,在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作用。春秋时期,管子、孔子以和田玉的物理性质比附于道德,提出了“九德”、“十一德”之说,使玉的道德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中国人民爱玉提供了精神支柱,造就了爱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据学者研究,当时不仅完成了玉的道德化,而且完成了玉的政治化和宗教化。值得提出的是传统玉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重要意义。

秦始皇开始,中国实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和田玉成为帝王玉。皇宫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如清代两百多年用的玉玺,现存故宫皇极殿的方分别用的木和金外,其余都是用的玉石,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

从汉代的《史记》开始,一直到清代编年正史,合称二十五史。在这些光辉历史文献中,记录了和田玉,这为其他玉石所难见。这一历史事实,已为历代所公认。正如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所说:“凡玉……贵用者尽出于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产玉之处亦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本世纪初,我国地质学的创始者章鸿钊在《石雅》中指出:“中国自昔多以玉称,其产玉之地,略而弗详,求之载籍,又独钟于西方焉。首如尚书禹贡尔雅山海经《穆天子传》诸书,又及周秦以降史官之所录,与凡诸子百家方书野乘之所传连,虽芜杂不能备举……古所谓产玉之奥区者,从中国言,皆西域而已。”

中国玉器玉材,品种甚多,群芳争艳。然而,正如杨伯达教授所说“商、西周时期,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进入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时期“。中国玉器在世界上被称为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和田玉在中国玉器玉材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和田玉,中国就没有如此光辉灿烂的中国玉器,也没有如此光辉灿烂的中国玉文化。

和田玉是古代新疆与内地各民族沟通的媒介。远古时期,有新疆地区西王母向黄帝、尧、舜献玉馆、玉环、玉玖的传说,有周穆王与西王母欢会于瑶池之上,在昆仑攻玉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已为新疆进献之宝,“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非王有己。”《史记·赵世家》以后各代所用之玉,均为当时新疆进献。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说:“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怨最来多。旧随汉使千堆宝,少答朝廷万匹罗。“也如元代维吾尔诗人马祖常所说:“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瑰丽的和田玉,架起了各民族友谊的桥梁,是各民族友谊和团结的象征。中国自古以来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说,表明玉也是和平的象征。

随着近代地质学的兴起,和田玉也为国际地质界所重视。世纪后期,中国玉器开始大规模流到国外,年,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对我国和田玉玉器和弱翠玉器的玉材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后,提出了玉分为两类,即前者指和田玉,后者指翡翠,以后这个分类在全世界流行,传到东方后,称译为“软玉”和“硬玉”。这一玉的分类法,值得讨论和研究,但从另一角度言,表明了国际地质界对和田玉和弱翠的重视,公认这是世界上众多玉石中的“精华”。现今国外出版的一些宝玉石著作中,对中国和田玉予以高度评价。

世纪年代,由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玉石学家组成的国际玉石代表团访问新疆,他们称新疆和田是世界的玉乡。英国李约瑟教授以研究中国科技史而闻名世界,他说:“新疆的和田于田和叶尔羌地方山中和水中是两千年来主要的或许是惟一的产玉中心。”在国际古玉市场上,以和田玉为原料的古玉器备受青睐。九、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玉器的原料是百花争艳,除从国外进口的弱翠外,国产玉石一般以和田玉特别是羊脂玉为高档玉石,价值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价格涨幅之大,在国内玉石中是少有的。2008年,首次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目前已确定“中国印”为会徽,这一神圣的会徽是用和田玉制作的,这也肯定了和田玉在中国诸玉石中的地位。和田玉能在历史上取得这样显赫的地位,一是与中国特有的玉文化有关,一是与和田玉的玉质、矿床的特点有关。

和田玉在我国历史和玉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从用途上来说,和田玉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通过文献记载及出土玉器的鉴定,对中国古代玉材的使用,大体上归纳为以下四大阶段:

(1)新石器时代,以内地甚至本地产彩石作为玉器原料。

(2)从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新疆产的和田玉和内地产的彩石并存,和田玉的数量渐呈上升趋势。最迟到商代,玉材的使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等处出土玉器的鉴定得知,已有相当一部分玉料来自新疆和田,这时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还有千年之久,距今3000多年以前就开始把玉从新疆运入内地,有学者推测,早在丝绸之路向西开通之前,就已经有一条由新疆向内地运输玉石的“玉石之路”。这条“玉石之路”,近十多年来为我国学术界关注,得到较为普遍的承认:“这一条玉石之路堪称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条沟通东西政治、文化及商贸的运输线,也是距离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陆路交通大动脉。”这条路为后来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3)汉代到明代玉材以和田玉为主。到西汉中期,中原王朝和西域的交通畅通无阻,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运进内地。在各种玉材中,和田玉的质地、颜色都是其他彩石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自从和田玉进入内地后,不但渐渐排挤了彩石,在各种玉石中也惟我独尊。汉代的诸侯王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如河北满城刘胜墓、安徽淮南王墓等,据鉴定多为和田玉。而民间用玉则大部分为南阳玉和岫玉。从秦汉以后几大玉材产量比较来看,就质量而言,和田玉最好,其次是南阳玉;而就产量而言,情况刚好相反,和田玉最少,这也是其珍贵的原因所在。

(4)清代和田玉占垄断地位。直到清末,翡翠的大量涌入,和田玉才渐渐变少。器重和田玉的风气一直延续到清代,尤其是乾隆皇帝不惜巨资从新疆购进和田玉到内地琢制玉器。

从以上四大阶段显而易见,从商周时期以来,和田玉就一直受到重用,享受着“玉石之最”的尊贵地位,在中国古玉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以至于到了今天,和田玉更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了解和田玉历史的人一定以为只有今人才爱玉,殊不知我们的古人早就肯定了和田玉的价值,并且享受到了和田玉带给他们的无穷妙意。真正的好东西是能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认可的,是经久不衰的,是历久弥新的,而和田玉,正是这样的好东西,弥足珍贵。

其次,从功能上来说,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展开玉文化历史的长卷,我们就会发现数以万计精妙的和田玉器均如史志中记载的点点文字,以其独特巧妙的方式,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每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她作为中国最优异的玉石品种,作为中国玉的代表,体现了玉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变化。

(1)政治功能。玉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宝物,从“玉”字组成上看,她是王者怀中的一块宝贝;再看简化了的“国”字,是玉字四周垒起高墙保护这块玉。在我国有这样的谚语:无玉不成国,有国必有玉。自古以来,玉是权利的象征,史书记载的“和氏献璧”、“完璧归赵”等历史事件,都是因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而发生。玉器刚刚出现之时,只是作为生产工具和原始装饰品。随着生产的发展,产生了贫富分化,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等级观念也随之产生,慢慢地,这种产量稀少,美丽耐久的玉器就成为统治阶级专门享有的器物,并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

(2)经济功能。玉器的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早在奴隶社会,著名的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大墓等商代贵族和方国墓葬中,葬玉非常丰富,表明大的奴隶主贵族拥有贵重的玉器。到汉代,葬玉之风更加兴盛,著名的汉代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就出自于此。另外最能表明玉器经济价值的是商代的玉币,用玉作成贝形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同时也有用玉直接交换或进贡的礼品。到了明清以后,玉器商品已成为一种行业,进行买卖交易。

(3)道德功能。玉文化从产生之时,就被赋予了道德观,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等都是对玉进行人格化。玉的道德内涵在西周初年就已产生,从那时起,发展了一整套用玉道德观,而将其理念化、系统化是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后,儒家的用玉观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儒家道德以其涵盖仁、义、礼、智、信而著称。玉的道德和人格化,自从被儒家理念化后,广泛被民众所接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4)玩赏功能。这是玉器的最初功能之一,也是玉器最广泛的用途。“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古代,它不是简单的装饰,还表明了身份、风气,可以起到感情和语言交流的作用。春秋时,君子佩玉,年轻女子佩玉之风十分盛行,青年男女还互赠佩玉作为信物。佩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历数千年而不衰。隋唐之后,作为佩饰的玉器在品种上有了大的变化,主要作为耳、腕、手和头饰。作为观赏玩物的玉器,商周以来就有许多,小的圆雕作品大多为玩赏品。唐宋以后,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如仿古玉礼器、瓶、炉、壶、山子、人物、动物等等,占据了玉器的主要地位。

(5)宗教功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宗教中,就用玉器作为沟通神和人的法器。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和疾病的能力很弱,对自然界许多怪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对自然界许多现象和生与死有了超越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理解,产生了崇拜祖先的图腾文化。

(6)礼仪功能。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许多玉器如琮、璜、璧等,就一直被人们作为礼仪用器。

在丝绸古路驼铃的回响中,从西域辉煌历史的烟尘里,人们不难追溯出和田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和田玉质地优良,具有不可言喻的神韵和非凡的气度,是华夏先祖的图腾,是伟大祖国的礼义和华表,是中华大地文明古国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田玉经历了从生产工具到装饰品的发展过程,最后被皇宫贵族确定为帝王用玉。现在又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为人们装饰美好的生活。“天下美玉出和田”,几千年来,和田玉不仅联结了新疆与内地各族人民友好往来,还联结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结盟,消除战乱的标记,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信物、宝物。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新的产地、新的矿床、矿点不断被发现,开发利用并丰富了古老和田玉范畴。

2.和田玉的产地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即采自弥勒塔山中。

目前,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铀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补充: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相关小说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科普 / 全本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黄维民,冯振东
28万字2018-12-22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科普 / 全本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孙三宝
本书作者从易经的每一卦中挖掘出来若干感悟,阐述了64个实用而精妙的人生大智慧,让读者在解读易经的同时,走向人生的成功。
21万字2018-12-20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科普 / 全本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õ
本书由作者梅玫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15万字2020-07-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普 / 连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曹长盛主编
23万字2019-01-04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科普 / 连载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朱启臻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措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99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列为研究项目。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24万字2019-01-04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科普 / 连载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山西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土的文物以及出土的过程,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域部分的商道情况,以及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海外的频繁交往以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