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九、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因素——老年学研究专家最新公示报告(1 / 3)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因素很多。不仅在重视饮食养生,要注重精神养生。

老年人讲究养生修寿。也就是注意心理调节,保持精神愉快,这是健康长寿的活化剂。专家研究:约有80%的老年性疾病与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所以,你若是年过花甲的老者,学一点养生修寿中的“养心健身法”,有益于身心健康,能促进健康长寿。有位百岁寿星吟出《养心增寿歌诀》抄录如下:

七情不可偏盛,欲望不可苛求。

注重随遇而安,坚持老有所学。

讲究心理调节,发挥自身余热。

多交青年朋友,扩大兴趣爱好。

养生治心为上,正确对待疾病。

重视心理疲劳,维持乐观心态。

开创第二青春,重视精神保养。

心胸豁达开朗,才能防病增寿。

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就应自觉保持乐观情绪,讲究养心求寿,与疾病、衰老进行斗争。老年人一定要树立长寿之志,切实从各方面加强科学的养生保健,为实现人类的自然寿命而奋斗。

67.健康长寿新概念知道吗?

人的生命从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人到中年,进入老年。历经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等过程。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反映了生物界的细胞和器官系统等随着岁月而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老化过程,每个正常生长的人,都要经历这些过程。寿命的延长,是由生活环境,精神状态,气候条件和营养状况等来决定的。

健康长寿是人之希望。

那么,什么是健康?

对“健康的理解”,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早期,人们把健康等同于生命。

后来,人们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趋于多元化。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概念中。新的健康概念包含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方面内容。那“四维”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均达到完美状态,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人。

那么,你健康吗?

大家对健康的理解各不相同,以下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10条健康标准,对照看看,你都达到了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起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大事小事都乐于做,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各种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俗称蛀牙),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请注意,这里不用“60分算及格”来衡量,如果你有任何一条尚未达标,就说明你的健康存在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调理了。

老人要敢于长寿。

长寿,就应与中国传统的人寿观念彻底地决裂。迄今,我国流传着种种误区。

古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七十不留客住宿,八十不留客吃饭。”

此类种种古训给老人们造成一种长寿无望的消极心理。因此,必须加以澄清。

长寿,心为神主。古人养生重在治心,主张心平气和,精神愉快为养生之上策。

68.老年养生为什么要树立信心才能长寿?

养生治心,心平气和,人体阴阳才能调和平衡,才能与天地大自然相息、相通、相和,达到祛病、保健、抗老、延年、长寿之目的。

(1)老人要相信能够长寿

长寿是有科学根据的。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10岁以上。这是专家根据三种计算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

按生长期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5~175岁。

按性成熟期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10~150岁。

按细胞分裂次数和细胞分裂周期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0岁。

其实,百岁高寿者,古今中外大有人在。

当然,欲得长寿,就应自觉保持乐观的情绪,讲究健康养生之道,重视吃的科学,与疾病、衰老进行斗争。老年人一定要树立长寿之志,切实从各个方面加强科学的健康养生。坚持吃平衡膳食,合理摄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吃是生存之本,吃是健身益寿之根本之根本,讲究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出健康,为实现人类自然寿命而奋斗。

(2)人为什么会衰老?怎样延缓衰老?

人的衰老,有第一性原因和第二性原因。

第一性原因是人的遗传基因。

第二性原因则是除了遗传基因之外的一切外在原因。比方说:空气、环境、污染、放射性和情绪等等。而且,这些外在因素又是一环紧扣一环,相互有促进作用影响人的寿限。

例如:人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机能的变化,甚至影响人的生命年限。因为,情绪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大有关系。激素又影响着人体的生理过程,即影响调节人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盐等物质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代谢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呢?一般说来,要注意如下健康养生问题:

第一,要吃合理营养的膳食,多了不好少了更不好。应选择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避免食用高油脂和高糖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具体地说,应遵照中国营养学会为中国居民制定的膳食纲领:“吃谷物为主,能量平衡,弱油少盐的膳食,并应突出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

第二,要多用脑,老年人可以猜猜字谜,或学一种外语,玩玩桥牌,使脑力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患老性痴呆。

第三,要降低胆固醇摄入量,饮食中要多吃蔬菜和鱼类,多吃豆类及豆制品,燕麦、薯类食品,多吃干果和新鲜水果。

第四,每天早、晚各做5~10分钟伸展运动,可减少老年性腰背酸痛,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可增强体质。

第五,戒烟戒酒。

第六,保持健康体重,如果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就应节制饮食,并要防止老年病缠身。

那么,什么是老年病呢?这是指进入老年期以后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然而,老年病却又不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疾病,所以,实际上老年病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是:仅发生在中老年人中的疾病,如前列腺肥大、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痴呆症等。

第二类是:老年期的多发病,如高血压、慢性气管炎、糖尿病、肥大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等。

第三类是:老年人与青年人同样容易发生的疾病,如感冒、腹泻、一般性外伤等。

(3)时令节气对老年养生的影响

据专家研究,老年人容易发生退行性疾病,这是因为人到老年后,体内受长期生活不良刺激与时令节气的影响,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储备能力降低的关系,在疾病的表现、病程和预防上,都与年轻人不同,构成了老年病的特点。尤其是时令节气的影响对老年人健康养生关系极大。

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此时的中风、心肌梗死、胃穿孔、肺炎的发病率达到高峰。

2~3月份,气温依然很冷,此时病毒开始活动。因此,病毒性感染疾病及咽炎的发病率比较高。

4~5月份,天气转暖,易发生流行病。

进入6月份,气温显著升高,苍蝇繁殖,蚊虫也多,开始出现因卫生问题发生的时令病。

7月份,气温最高,且多雨潮湿,红眼病流行,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骤然增多。

8月份,天气尚热,为脑中风凶险多发的月份,且多侵犯老年人。

9月份,气温逐渐转凉,昼夜之间温差较大,此时,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容易发生。

10~11月份,环境温度降至10℃左右,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易发生或复发。

12月份,气温猛降,此时易发生冻疮和呼吸系统疾病。紧跟着又进入下一个冬季,疾病谱的规律性变化依然如故。

那么,老年人体弱多病,能否长寿?

事实上,体弱多病者因深知自己有病,因此,常能珍惜和保养自己多灾多难的身体。他们常能坚持锻炼,也没有“本钱”去放纵,对脂、酒、烟、糖、盐之类食品必斟再三,择优选用。日复一日,调养得当,体弱者终能健康起来。

但是,体弱多病者的延年,健康养生,并非苟且残生,其中常不乏乐观、积极、奋发向上,同疾病作抗争的顽强精神,他们每“拼搏”一次,都可能为自己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普通的感冒而言,那些频频感冒的“病篓子”,比不常伤风的“壮汉子”往往少得癌症。专家研究认为:感冒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较多的干扰素,这是一种防癌、抗癌的重要物质。体弱者在抗御其他疾病时,也会产生这种效应,使之在突发疾病时,能应付自如,少出意外。

另一方面,体弱者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生不起无聊小事的气,生活得比较仔细。这样,能量消耗相对缓慢,为长寿节约了可贵的能源。在吃的方面,体弱者一般都十分注意营养的均衡,不会暴饮暴食,十分注重饮食宜忌,吃出来的凶险比较少,这些都为健康长寿创造了条件。

69.什么是精神衰老?

所谓精神衰老。一是,思维迟缓,理解能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外界反应的敏捷度显著降低。二是,性格的变化,情感变为平淡,有的情绪不稳,会因小事而暴怒,有的固执保守、孤僻自私,又极易伤感。三是,记忆力障碍,特别是近记忆力障碍最为突出,例如: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情,就忘记了。四是,动作笨拙,缓慢而又不协调,步履不稳,手脚颤抖。

精神衰老是一个渐变过程,真正的急性精神衰老在医学上是罕见的。

70.怎样认识产生精神衰老的原因?

第一,生理上的因素。

人到老年,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各种神经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致使神经纤维的再生能力降低,脑血流量和脑的摄氧量减少,这些都会导致精神衰老。

第二,心理上的因素。

人到老年,主要是急剧的精神刺激以及长期的“老年性忧郁”这些情况最伤人精神,催人衰老。

第三,生活上的因素。

人到中年至进入老年期,如果平时不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身体活动,过于安逸。“用进废退”,人的脑子长期不使用,就易发生精神衰老。加之生活上过食“肥甘”或营养不足,酗酒、纵欲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加速和加深人的精神衰老。

第四,疾病上的因素。

人到老年,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这两种疾病,最易促使精神衰老。其他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也是促使精神衰老的因素。

71.怎样确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的方法?

认定心理是否健康可自己测定:

一是: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的是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自己如果只看到长处与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骄,皆不利于自我健康。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二是: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这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又一条标准。

三是: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要受社会规范和环境的约束,然而,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相符合,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促使个人与环境和谐的关系,如果能处理好了这种关系才算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应防止心理疲劳。因为,心理疲劳如同体力疲劳一样,本身是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点,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威胁到机体的健康。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之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决不可忽视。

对于心理疲劳首先应找出导致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原因探求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放下思想包袱,减轻心理压力。如果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应采取回避的措施,尽可能先将那些恼人的事丢开,待心理状态平复之后,再考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