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一、人到中年关注生命健康新理念——自我保健是中年人生之关键措施(1 / 3)

人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发展的自然历程。从出生到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而后到老年,直到死亡,这是人生的必然规律。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中、青年龄界限的新划分是:

青年人39岁以下

中年人40岁至59岁

年轻的老年人60岁至74岁

老年人75岁至89岁

长寿老年人90岁以上

人们习惯把人的一生划为4个阶段,即少年(包括婴幼时期)、青年、壮年(即中年)和老年。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一直在增加。20世纪初,世界上活到70岁以上的老人还寥寥无几。但现在,活到这个年龄的人已比比皆是。根据这个现实,世界上不少科学家提出,应将人的一生分成5个甚至6个、7个阶段,但比较一致的意见还是分成4个阶段,即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科学地反映了人类本身生长发展的规律。

1.人到中年的“预定时刻表”知道吗?

40岁男人是早秋的风,蕴涵着夏的热烈、秋的温凉、稻谷的沉实、菊花的芬芳。

40岁男人是个牵线木偶,无论孩子、老婆、爹妈哪个人牵自己一下,都得在台前尽心尽力舞动一番。

40岁男人理想生活状态是事业有成,妻子贤良,儿女聪慧,父母健壮。

40岁男人的生命正处于巅峰状态,人生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可令人感伤的是再向前迈一步,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40岁男人看招聘广告最刺眼的就是“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因为,这使他有自己已成明日黄花之感。

40岁男人有一种搭乘最后一班车的紧迫感,再不抓紧点儿,就什么事都不赶趟儿了。

人到中年,组织器官发育完成、身心发展达到成熟,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反应也基本定型,一般都具有应付繁重负荷的身心素质条件。但缓慢发展的生理变化,会蓦然感到“力不从心”或“身心憔悴”、“积劳成疾”。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人的一生都在发育,都在变化,“人生旅途”中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关键期。例如,生理器官“与生俱来”,但要到十二三岁才会来初潮(女性)和遗精(男性),才会出现第二性征。25岁左右生殖功能又从顶峰开始下跌,表明存在着“潜在的衰老”。45岁左右(女性)或50岁左右(男性)又会出现更年期。69岁左右是疾病危险期,等等。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过生、长、壮、老、死,谁也逃不了这一规律。到什么年龄就会出现什么特征。专家研究发现:人体内存在着一张“预定时刻表”。由它指挥着人体的发育,使之呈阶段性进展,表现出各种人生关键期。形象地说,人体内有“生物钟”。它支配着人的生命活动。它的运转正常使人体充分显示出生命本色。

据医学资料统计:从40岁后人的各项生理机能素质以每年0.75%~1%的速度下降。如心肌的重量以平均每年1~1.5克的速度增加,心肌传导组织老化,心脏的代谢能力逐渐下降。

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一些地区的40岁以下脑中风患者比5年前增长了6倍;而肿瘤高发年龄已经由50~60岁提前到40岁,其中,胃癌、食道癌等城市高发病症的发病年龄已提前到35岁。

然而,中年人的保健意识却严重滞后。据1999年卫生部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35~40岁年龄段人群中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最低,健康意识最为淡薄。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另有报导透露:许多人一生用于健康的花费,其80%都是用在了生命的最后两年。不少中年人因过重的工作、生活负担加之各种精神的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非但健康没有得到“储蓄”反而被屡屡“透支”,最终健康库的空虚导致了其英年早逝的悲剧。

可见,人到中年,如何控制疾病危险因素已成为我们民族生命工程的突出问题。

专家呼吁:为了健康,40岁后每年应主动检查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或这些疾病的隐患。我国一位心脑血管专家曾呼吁中年人奋斗事业可流汗不可流血,要奉献智慧而不要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