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许由隐居(1 / 1)

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国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那时候推选首领是基于“禅让制”,而非后来的“世袭制”。君主们之所以能够被选上,是因为他们既能干,又公正,能够勤勤恳恳地为大家办事情。

当时,有一位君主叫做尧(唐尧),他对待老百姓非常仁厚。在尧的治理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得非常愉快然而,尧到了晚年,他觉得该找个人来接替自己的时候了,可是一时间还找不到合适的人。尧首先想到的是那个叫虞舜的小伙子,虽然很不错,但毕竟还太年轻。

第二天,尧就把事情对大臣们说了,大臣们议论纷纷,老臣羲和忽然说:“听说许由这人很有才干,可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不知道是否属实。”

大臣们也纷纷赞成,都说这人应该很适合,得把他请来,看看他能否胜任。尧当即决定派人去请许由。

可是,派去请许由的人接二连三地失望而回,他们说,许由一听说是请他去接尧的班,竟连口都不开,就把他们打发走了。于是,尧决定亲自去找许由。

尧找到许由家里,谦恭地对许由说:“许先生,俗话讲得好,日月已经升上天空,一支火把还想发出光亮,这不是太困难了吗?春雨已经降临,还要靠担水去浇灌,不是白费力气吗?先生您就如同日月,如同春雨,一旦出来治世,必然会天下大治。可是现在我还有劳无益地占着君位,实在问心有愧。请先生为百姓着想,代替我来君临天下吧!”

许由冷笑一声答道:“您不必多说了,我是不会当什么君主的。您治理天下多年,已经很有成绩了。这时候让我来代替您,岂不是让别人来议论我是求虚名的人吗?要说我这人哪,就是只求实际,不图虚名。”

不管尧怎么恳请,许由就是不答应,尧只好扫兴地回到都城。几天之后,有人来报告,说许由怕尧再去请他,竟然跑到颍水河对岸的箕山脚下住了下来。很快,就有人把许由的新地址告诉了尧。尧想:许由这样谦虚,这是有真才实学的表现啊。于是,他派人去请许由来当九州长的职务尧希望这样可以使许由暂时答应,来治理国家。

不料,许由仍然不答应,甚至觉得自己的耳朵被这些话弄脏了。于是他起身,带上一顿干粮,锁上房门就向颍水河方向走去。一边走还一边掏着耳朵。

路上有人看见许由这副怪样子,都觉得奇怪,大家议论纷纷。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许由身后响起来:“这位老弟在干什么呀?”许由回头一看,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红脸老人站在那里,手里还牵着一头小牛犊。许由看这老人不像凡人,就又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不料,老人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许由连忙问老人为何发笑,老人却不作答,自顾自地牵着小牛犊向河的上游走去,一路走,还一路笑着。

许由忽然想起,有人曾告诉他,这附近的山里隐居着一位老人,当年拒绝过尧请他去当君主的邀请。这位老人在山中的大树上建了个小木屋,就像鸟巢一样。所以大家都称他“巢父”。

他连忙追上去问道:“莫非您就是那位德高望重的巢父老先生吗?”

老人仍然只笑不答,只顾走路。许由又跑到老人前面,拦住去路,说道:“老先生只顾大笑,难道没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吗?”

老人这才停住笑,说:“我是在笑你啊!你就是那个许由吧!我原来听说你这人品行不错,可没想到,你也是个表里不一、追求虚名的人啊!”

许由不禁一愣:“您怎么会这么想呢?”

“你不必抵赖,你如果真是那么不愿当君主,何不早点躲进深山,隐姓埋名不就完了吗?可你呢,还在外面招摇过市,想让人人都知道尧是怎样恳求你,而你又是多么清高地拒绝他。这恰恰说明你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内心并不真正清高,只不过想骗取世人对你的敬佩罢了!”

这番话说得许由满面羞愧,无地自容,他知道,这老人一定就是巢父了。他望着老人的背影鞠了一躬,说道:“承蒙您的教诲,我知错了。”

第二天,许由就卷起铺盖,进山隐居去了,此后再也没有出过山,直到老死山中。

简评

诚,即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这篇《许由隐居记》就是对“真实无妄”四个字最好的诠释。许由为表现自己的清高,作出怪异夸张的举动,并非发自内心,这是虚伪。和许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巢父,不标榜不虚伪,表里如一,这才是“真实无妄”。在花花世界,很多人为了标榜自己,忸怩作态,殊不知这些虚伪的外壳是最容易让人识破的彩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