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十五、眼眶病(1 / 3)

什么是眼眶?

眼眶是位于颅顶骨和颅面骨之间的两个骨腔,左右各一,两侧对称,是呈四边锥形的骨性深腔。其开口向前,尖朝向后略偏内侧。眼眶之上为颅前窝,内侧是鼻腔和筛窦,下为上颌窦,外侧由后向前是颅中窝和颞窝。眶内有眼球及有关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组织等。眼眶也是神经和血管从颅内到面部的重要通路。

眼眶解剖有什么特点?

眼眶解剖较为复杂,眶壁由7块颅骨构成,分别为: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骨壁间有视神经孔(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及眶上切迹(或孔)等孔、裂,其中有血管、神经通过,损伤将引进相应的功能障碍。成人眶深为40~50mm,容积为25~28ml。眼眶有四个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其中眼眶外侧壁较厚,其前缘稍偏后,眼球暴露较多,有利于外侧视野开阔,但也增加了外伤机会。其他三侧骨壁较薄,较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且与鼻窦(额窦、筛窦、上颌窦)毗邻,在这些鼻窦发生病变时可累及眶内。

眼眶骨壁有哪些主要结构?

眼眶骨壁上主要有以下结构:①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视神经孔为位于眶尖部的圆孔,直径4~6mm。视神经管即由此孔向后内侧,略向上方通人颅腔,长4~9mm,其中有视神经、眼动脉及交感神经通过。②眶上裂:位于视神经孔外下方,在眶上壁和眶外壁的分界处,长约22mm,与颅中窝相通,有第Ⅲ、Ⅳ、Ⅵ脑神经和第V脑神经第一支、眼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如果此处受损则将累及通过的神经及血管,出现“眶上裂综合征”。③眶下裂:位于眶外壁和眶下壁之间,有第V脑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及眶下静脉等通过。④眶上切迹(或孔):位于眶上缘的内l/3处,有眶上神经、第V脑神经第一支(眼支)及血管通过。眶下孔位于眶下缘的内l/3处,距眶下缘大约4mm,有眶下神经、第V脑神经第二支通过。此外,眶外上角有泪腺窝、内上角有滑车窝,内侧壁前下方有泪囊窝。

眼眶有哪些内容物?

眼眶内容纳了眼球、眼外肌、泪腺、血管、神经和筋膜等重要组织和器官,其间有起软垫作用的脂肪填充,眶内没有淋巴管和淋巴结。

什么是眶隔?

眶隔又称睑板阔韧带或眼眶睑板韧带,是睑板向四周延伸的一薄层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膜,该膜于眶缘四周与增厚的骨膜相延续。外侧部眶隔较内侧厚且强,上睑的眶隔较下睑的厚。上睑的部分眶隔与提上睑肌腱膜相融合。眶隔的附着部自外眦韧带前面的眶缘开始,向上沿眶上缘后唇、向内横越眶上切迹,上斜肌滑车,于鼻上眶缘因有神经血管通过,故眶隔离开眶缘,于泪后嵴的上部又与骨膜相连,在内眦韧带、泪囊和Homer肌之后,眶隔沿泪骨向下,于眶下缘的颧颌缝处附着在距眶缘数毫米的颧骨前面,最终于Whitnall眶外侧结节之下达眶外缘。

眼眶X线平片检查有什么意义?

眼眶X线平片可显示眶容积、眶壁、泪腺窝、视神经孔、眶上裂、蝶骨嵴和鼻窦的改变。适用于眼眶外伤、眶肿瘤、不透X线的异物定位等的辅助检查。在使用造影剂时尚可用于判断泪道阻塞的部位。

怎祥观察眼眶X线片?

观察眼眶x线片需按一定顺序进行以免遗漏,一般可按以下顺序进行观察:眶窝形状、眶容积、眶骨密度、眶壁、眶}裂、视神经孔及眶周围结构,应注意双侧比较。具体说来,可按以下方面进行观察。

(1)眼眶形状和容积可因种族、性别和年龄不同而有区别,但两侧应对称,在柯氏位上,眼眶略呈方形,侧位像呈锥形。

(2)眶密度应与额骨区相等,两侧对称。

(3)眶壁在柯氏位(20.后前位)上,眶顶可见颧骨水平板及其后部的三角形蝶骨小翼。眶内壁为筛骨纸板的垂直叠象,呈线状。眶下壁与岩骨重叠。眶外壁前缘由额骨颧突及颧骨额突构成,后部为蝶骨大翼,大翼外的一条斜行高密度线,称为无名线。

(4)在瑞氏位(53°前斜位)上视神经孔位于眶外下象限,呈圆形低密度区,直径3~7mm,两侧基本相等,如其直径差异大于lmm即有诊断意义。(5)眶上裂位于蝶骨大、小翼之间,为三角形低密度区。

(6)眶周围结构在柯氏位上,眶内侧透明区为筛窦气泡。眶内上侧不规则透明区为额窦。眶上方为颅前窝。眶下方透明区为上颌窦。

异常的眼眶x线征象有哪些?

眼眶病多引起眼球突出,是X线检查的主要适应证。眼眶病变的异常X线征象改变常包括以下几点:

(1)眶容积扩大或缩小:眶容积扩大是眶内压增高的结果,多见于良性肿瘤。缩小见于眶邻近病变压迫眼眶、眶骨骨质普遍增生以及幼年摘除眼球,放射线照射等。

(2)眶密度改变;眶内组织水肿,充血,眼球增大,眶内肿瘤均可引起眶密度增高,无特殊诊断意义。局部密度增高如静脉石则为眶静脉曲张、血管瘤等的征象。

(3)眼壁改变:局限性骨增生见于骨瘤。弥漫性眶骨增生见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扁平型脑膜瘤。骨破坏多因邻近眶壁的恶性肿瘤所致。

(4)视神经孔改变:可出现扩大、缩小、变形、骨壁破坏或骨折线。

(5)眶上裂改变:正常眶上裂常不对称,明显扩大才有诊断意义,多因颅眶沟通肿瘤和幼年发生的静脉曲张引起。

眼眶超声检查有何意义?超声波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可较好地显示眶内脂肪、视神经、眼外肌和血管等。A超是以波峰的高低来判定病变的内部结构,可对眶内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B超根据组织回声强度的二维图像,从病变的位置、形状、边界、内回声、透声性以及压缩性等,综合分析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彩色多普勒影像(CDI)通过病变的供应血管和内部血管的彩色血流频谱图,了解血管分布、血流量和血速度,对某些眼眶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眼眶CT有何优势?

CT是日艮眶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扫描平面分水平、冠状和矢状三个方向。CT。能显示眼球和眼眶及其周围结构,包括软组织、骨结构、鼻窦内气体,自然对比度高,图象较清晰,特别对颅眶交通性病变,易于早期发现,对甘艮眶病的揭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CT分平常扫描和增强扫描,后者是在注射血管造影剂后,有助于显示血供丰富的病变,以利于分析判断。

眼眶MRI检查有什么优点?MRI图像与CT相比的优点是:成像参数多,软组织分辨率高,无X线的电离辐射损伤,很方便地形成多方向体层像。

MRI对眶内容物、视神经、视交叉等软组织分辨力明显高于CT、但由于骨结构、钙化灶和异物在MRI缺乏信号,低磁场性不能克服眼球运动伪影,因而CT和MRI可相互补充。

诊断眼眶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病理检查是诊断眼眶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有诊断性活体组织检查和治疗性摘除后的病理检查。切除的病变组织应考虑送何种病理检查,如常规病理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细胞标记等,固定液不同,程序也不一样;如需送培养(感染病原体、肿瘤细胞)则更应立即置人培养液中。活检组织块病理、术中冷冻切片病理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均有不同的操作要求,应事先与病理医师共同商定方案,以利于明确临床病理诊断和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眼眶病有哪些种类?

眼眶及其内容物的多样和复杂性,使其病变涉及的面也较广泛,主要有:

(1)肿瘤性病变:常见有源于血管淋巴管的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源于末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源于视神经及其鞘膜的视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源于泪腺的泪腺混合瘤、泪腺癌,此外尚有囊肿、肉瘤、淋巴瘤和转移癌等。

(2)炎症性病变:常见感染性的病变有眶蜂窝织炎、脓肿,非感染性炎症病变主要有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3)先天性异常:常见的有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眶骨发育畸形等。

(4)血管性病变:常见有血管畸形、静脉曲张等。

(5)眼眶外伤:眶壁骨折、眶内异物、出血等。

什么是病理性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是眼眶病变的重要体征之一,是指甘艮球异常突出的状态.其突出度可以用日艮球突出计测量。我国人眼球突出度的正常值为12~14mm,两眼相差一般不超过2mm。眼球突出度超过14mm,两眼差值大于2mm,或在观察中眼球突出度不断增大,均视为病理性眼球突出。一侧性眼球突出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如何诊断眼球突出?

临床上我们通过从上方越过病人的前额观测眼球来诊断眼突,也可用眼突计置于外侧眶缘进行测量,还可在CT片上测量眼球突出量。

引起眼球突出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眼球突出的常见的原因有:①眼眶肿瘤:是引起一侧性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因,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②眼眶炎症:包括急性、慢性、炎性肉芽肿等,其中以炎性假瘤最为常见;③甲状腺相关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正常而有眼部表现的称甲状腺相关眼病。前者多发于女性,两侧眼,后者多发生于男性,单侧眼。

临床常见的眼球突出有哪些类型?

临床常见的眼球突出的类型有:①炎性眼球突出:发病突然,眶内可触及波动性硬块,炎性组织高度水肿;②非炎性单侧眼球突出:病程长,发展缓慢,临床考虑原发性肿瘤和副鼻窦颅眶沟通肿瘤;③搏动性眼球突出:眼部血流回流障碍,并和脉搏一致的眼球搏动,压迫眼球突出度可明显减退,日艮底可见视网膜静脉怒张;④间歇性眼球突出:眼眶静脉曲张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眼球突出的特点是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⑤内分泌性眼球突出: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会引起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