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八、晶状体病(1 / 3)

晶状体是什么?

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问质之一,呈双凸透镜状,前曲率半径约1Omm,后曲率半径约6mm,富有弹性。晶状体直径约9mm,厚约4~5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正常的晶状体囊中含有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等成分,胚胎期还有纤维连接蛋白。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品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品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品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

何谓晶状体的调节功能?

品状体可改变其对光线的聚焦程度,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一过程称为调节。调节是由品状体和睫状体共同完成的。

视远物时,睫状体内睫状肌松弛,悬韧带使品状体囊保持张力,晶状体变得扁平,远处物体自然成像于视网膜中心凹;视近物时,睫状肌向前、向内收缩,悬韧带松弛,品状体前表面曲摩增加(后表面曲度不变),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即调节幅度以屈光度(diopter,D)为单位,相应地,睫状体的调节能力以睫状肌屈光度(myodiopter)为单位。

晶状体先天异常有哪些?

品状体先天异常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1)形成异常:包括先天性无晶状体、晶状体形成不全和双晶状体等,常伴有眼其他组织异常。

(2)形态异常:包括球形晶状体、圆锥形晶状体、晶状体切迹样缺损、晶状体脐状缺损。

(3)透明度异常: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浑浊,可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

(4)位置异常:出生时晶状体就不在正常的位置。

晶状体是如何随年龄的改变而变化的?

(1)形态学改变:晶状体的重量和体积在人的一生中都不停地增加,在前20年尤其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上皮细胞变得扁平,核也变得扁平,胞体内电子致密小体、空泡和细胞骨架成分增多,而晶状体纤维细胞膜和细胞骨架蛋白的数量则因为降解的增加而下降。细胞膜上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而膜的流动性下降,这种变化在晶状体核中最为明显,与核密度的增加密切相关。

(2)生理和生物物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品状体上皮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下降。晶状体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吸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色氨酸吸收光子能量后,经过裂解产生的物质和相关代谢衍生物附加到蛋白质上产生含黄色色素的蛋白质,使晶状体由无色或浅黄色变为成年的深黄色。

(3)生化和品状体蛋白的改变:晶状体的代谢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这是与代谢有关的酶活性下降的结果。许多抗氧化剂活性和水平下降,这种变化在核中最为显著,所以品状体核中的纤维最有可能被氧化损伤和脂质过氧化,这是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重要机制。

何为眼睛内“老花镜”?

老年人因晶状体核逐渐硬化,使品状体的弹性逐渐减低及睫状肌衰弱,因此眼的调节作用也随之减退,从而阅读或看近目标就感觉困难,这时需佩戴一副老花镜才能阅读。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病情到一定程度时,视力受到很大影响,现多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患者大多能获得较好的远视力,但阅读、写作时则需佩戴一副老花镜,多有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一种新型折叠式多焦点人工品状体已正式使用,因为该人工晶状体具有拟调节力,即该人工品状体在保证有良好远视力的同时具有老花镜作用,可使白内障患者术后同时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当然,新型折叠式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植人需要有医师娴熟的手术技巧、人工品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测量,同时选择合适的病例方能手术。

晶状体全脱位的表现?

晶状体悬韧带全部断裂,品状体可脱位至下面以下部位。①前房内:晶状体多位于前房下方,品状体直径比位于正常位置时小,但凸度增加,边缘带有金色光泽,使透明品状体呈油滴状,浑浊的品状体则呈白色盘状物。虹膜被脱位的品状体挤压,因而影响到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致眼压急性升高。②玻璃体腔内:呈一透明的球状物,早期尚可活动,长期后固定于下方,并与视网膜粘连。日久后晶状体变浑浊。可导致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和继发性青光眼。③晶状体嵌于瞳孔区:晶状体一部分突出于前房内,影响房水循环而致眼压急性升高。④晶状体脱位至球结膜下:严重外伤时,角巩膜缘破裂,晶状体可脱位至球结膜下,甚至眼外。

当晶状体全脱位离开瞳孔区后,患眼的视力为无晶状体眼视力,前房加深,虹膜震颤。在脱位的早期,晶状体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晶状体全脱位如何治疗?

晶状体全脱位后,脱于前房内和嵌于瞳孔区的品状体应立即手术摘除。脱于玻璃体腔者,如无症状可以随诊观察。如果发生并发症,如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时,需将晶状体取出。如脱位于结膜下时,应手术取出晶状体并缝合角巩膜伤口。当伤口接近或超过角膜缘后6mm时,应在其周围冷凝,以防发生视网膜脱离。

晶状体半脱位的表现?

瞳孔区可见部分晶状体,散瞳后可见部分晶状体于赤道部,该区悬韧带断裂。Marfan综合征的品状体常向上移位,Marchesani综合征和同型胱氨酸尿症的晶状体常向下移位。前房深浅不一致,虹膜震颤。所出现的症状取决于晶状体移位的程度。如果晶状体的前后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增加而引起晶状体性近视。晶状体半脱位后可产生单眼复视。眼底可见到双像,一个像为通过正常品状体区所形成,另一个像较小,为通过无品状体区所见。

晶状体半脱位如何治疗?

晶状体半脱位的情况下,如晶状体透明,且无明显症状和并发症时,可不必手术。所引起的屈光不正,可试用镜片矫正。

如半脱位明显,有发生全脱位危险,或所引起的屈光不正不能用镜片矫正时,应考虑手术摘除晶状体。

什么叫白内障?

晶状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受到外界影响很容易变质,就像蛋清遇热就凝固发白一样。晶状体变质,主要表现为由透明变为浑浊,眼球里透明的晶状体出现浑浊即为白内障。初起浑浊轻微或范围较小不影响视力,而后渐渐加重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白内障按其原因不同分为发育性、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中毒性、代谢障碍性、皮质类固醇性和后发性等数种。发育性白内障又称先天性白内障,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原因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具有遗传性;外源性的原因是指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所造成的损害,如母亲在妊娠前期6个月内患有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甲状旁腺机能不足以及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均有可能引起。

什么是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属于代谢型白内障。患糖尿病时血糖升高,进入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增多,己糖激酶被饱和,醛糖还原酶活化,将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在晶状体内蓄积,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而浑浊。糖尿病性白内障分为两种类型: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合并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

什么是手足搐搦性白内障?

手足搐搦性白内障是因血清钙过低引起的白内障,多由于在甲状腺切除时误切了甲状旁腺,或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不足,或营养障碍致血钙过低所致。因低血钙患者常有手足搐搦而得名。

什么是外伤性白内障?

因眼球钝挫伤、穿通伤、辐射性损伤和电击伤等外伤引起的白内障称为外伤性白内障。

包括:(1)钝挫伤白内障(contusivecataract):挫伤时瞳孔缘部色素上皮细胞脱落,品状体前囊出现环形浑浊,称为Vossius环状浑浊,其下可有浅层皮质浑浊。挫伤严重时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进人晶状体而形成白内障。

(2)穿通伤白内障(penetratingcataract):眼球穿通伤时往往有晶状体囊膜破裂,水分渗入晶状体而致浑浊。若囊膜破口小,可自闭而形成局限性的浑浊;若破口大,则品状体完全浑浊,且品状体皮质可溢出至前房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或葡萄膜炎。

若合并有球内异物,也可因异物引起的炎症反应或铜锈症、铁锈症等导致白内障的发生o(3)辐射性损伤(radiativecataract):主要包括红外线性白内障、电离辐射性白内障、微波性白内障等。大剂量紫外线辐射可诱发急性白内障。

(4)电击性白内障(electriccataract):触电或雷电均可引起晶状体局限性或完全性浑浊。

什么是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新生儿中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为O.5%左右。先天性白内障可为家族性,也可散发;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尚可伴发眼部或全身其他先天性异常(综合征)。先天性白内障多有特征性的晶状体浑浊形态。按其致病原因,先天性白内障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原因不明三类,三者各占1/3.许多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常合并其他眼病或异常,如斜视、眼球震颤、先天性小眼球、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瞳孔扩大肌发育不良、以及晶状体脱位或缺损、先天性无虹膜、先天性虹膜缺损、先天性脉络膜缺损、瞳孔残膜、大角膜、圆锥角膜、永存玻璃体动脉等。

先天性白内障产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在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方式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多见,其他尚有隐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等。近亲婚配后代的发生率比随机婚配后代高lO倍以上。

(2)环境因素,母亲妊娠期(尤其前3个月内)的病毒性感染,是导致胎儿发生白内障的重要因素。此时期品状体囊膜尚未发育完全,不能抵御病毒的侵犯,晶状体的代谢受干扰和破坏,品状体蛋白合成异常致品状体浑浊。在众多致病病毒中,风疹病毒感染致白内障最多见,此外还包括水痘、单纯疱疹、麻疹、带状疱疹和流感等病毒感染。

除此以外,妊娠期营养不良、盆腔受放射线照射、服用某些药物(激素、水杨酸制剂、抗凝剂等)、患系统疾病(心脏病、肾炎、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手足搐搦症等)、维生素D缺乏等,都可导致胎儿晶状体发育不良。此外,早产儿、胎儿宫内缺氧等也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Marfan综合征的眼部特征是什么?

本综合征是一广泛的结缔组织病,其眼部特征为30%以上的患者有先天性白内障,80%的患者晶状体脱位,多为向鼻上方脱位,少数脱人前房或玻璃体内。少数患者的晶状体成球形。因前房角发育异常,可合并青光眼。虹膜扩瞳肌发育不良,瞳孔不容易扩大。

什么是并发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是指眼内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浑浊。其发病通常由于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导致浑浊。常见于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高度近视及低眼压等。

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有原发眼病的表现。常为单眼。由眼前段疾病引起的多由前皮质开始。由眼后段疾病引起者,则先于晶状体后极部囊膜及囊膜下皮质出现颗粒状灰黄色浑浊,并有较多空泡形成,逐渐向晶状体核中心部及周边部扩展,呈放射状,形成玫瑰花样浑浊。继之向前皮质蔓延,逐渐使晶状体全浑浊。以后水分吸收,囊膜增厚,品状体皱缩,并有钙化等变化。由青光眼引起者多由前皮质和核开始。高度近视多并发核性白内障。

什么是核性白内障?

这一型白内障发病较早,一般40岁左右开始,进展缓慢。核的浑浊从胎儿核或成人核开始,初期核为黄色,与正常人的核硬化不易区别。随病程进展核的颜色逐渐加深呈黄褐色、棕色、棕黑色甚至黑色。早期由于核屈光力的增强,患者可出现品状体性近视,远视力下降缓慢;后期因品状体核的严重浑浊,眼底不能窥见,视力极度下降。

什么是后囊膜下白内障?

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浑浊,为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由于浑浊位于视轴,所以早期出现明显视力障碍。后囊膜下白内障进展缓慢,后期合并品状体皮质和核浑浊,最后发展为成熟期白内障。

什么是全白内障?

全白内障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多见,少数为隐性遗传,极少数为性连锁隐性遗传。为晶状体纤维在其发育的中后期受损害所致。品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浑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可在出生时已经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1岁内全部浑浊。由于晶状体上皮及基质在胎儿期已被破坏,出生后不会有新的纤维生长。多为双眼发生。视力障碍明显。

什么是膜性白内障?

先天性全白内障的晶状体纤维在宫内发生退行性变时,白内障内容全部液化,逐渐被吸收而形成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使膜性白内障呈厚薄不匀的浑浊。可单眼或双眼发生,视力损害严重。